专家:X-51坠毁不会动摇美军全球快速打击决心(2)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注定不会是一路坦途
由于高超音速飞行的马赫数范围很宽,要跨越亚音速、音速、超音速3个阶段,才能进入高超音速阶段,所以其面临的技术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它的研发必须突破高超音速推进技术、一体化设计技术、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材料技术4大关键技术。这些年美军一直在进行着相关试验,可谓屡败屡战。
2010年4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进行了猎鹰HTV-2首次飞行试验,用“弥诺陶洛斯-4”运载火箭将其送至预定分离点,HTV-2在飞行速度超过20马赫的情况下与火箭上面级分离,但在发射9分钟后,与地面控制站失去联系。试验虽未取得成功,但这次飞行验证了助推火箭与高超音速飞行器分离的技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0年5月,X-51A进行首次高超音速飞行,飞行速度达到5马赫,超燃冲压发动机运行约200秒,远远超过2004年11月X-43A高超音速飞行器运行时间12秒的纪录,标志着实用化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首次完成高超音速飞行。
2011年8月13日凌晨,“猎鹰HTV-2”在加州圣巴巴拉西北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进行第二次试飞,但“猎鹰HTV-2”在升空大约半小时后便与地面失去联系,试飞再次失败。目前,美国还在继续开展HTV-3的设计工作。
“常规打击导弹”作为美国空军正在研制的另外一种快速全球打击武器,也是以“猎鹰”计划的“高超音速技术验证机”为基础进行研制的。它也是一种无动力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可以投送“小直径炸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
目前,“常规打击导弹”的研制已进入第二阶段,将开展载荷投送飞行器的实际设计、研制和飞行试验。美国空军计划2017~2020年在本土部署首个“常规打击导弹”系统。
近年来,虽然失败了多次,但美国仍然没有放弃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因为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高超音速飞行器航程远、速度快,被称为继螺旋桨、喷气推进之后航空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其关键技术一旦取得更大突破,军事应用将十分广泛。
比如美国现有作战系统经过高超音速技术改造后,又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使得全球精确打击、天对地打击、反卫星作战等成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欧洲“赫尔墨斯”计划、俄罗斯高超音速航天器试验都已宣布停止发展,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方面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而主要由该技术支撑的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更应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警惕。(李莉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