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武警依托驻地打造特色警营文化
博大精深的蜀道文化融入警营,与官兵志趣相投的文体活动走俏警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网络文化登陆警营。近年来,四川总队广元支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警营文化发展规律,不拘一格活跃文化氛围,使警营时刻焕发勃勃生机、放射持久活力。
驻地文化入营来
广元市丰富的女皇文化、三国文化、地震文化、红军文化在为这座古城积淀了厚重底蕴的同时,也为该支队深入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跃警营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支队组织官兵深入学习以“敢为理想献身、苦中有作为”和“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为重点的红军文化,学习以“诸葛亮鞠躬尽瘁、夙夜在公”的敬业意识为重点的三国文化,学习以尊重科学、敢克时艰和快速重建为重点的地震文化,学习以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为重点的女皇文化,切实打牢了官兵热爱驻地、建设驻地、服务驻地的思想基础。
支队结合驻地红色文化文化底蕴厚重的实际,采取课堂教育、参观驻地红色景点、观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等方式,引导官兵自觉将“忠诚于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作为一种品格来砥砺,作为一种理想来追求,作为一种信仰来坚守,在履行职责使命中书写卫士忠诚。同时,支队结合警营政治环境建设,把旺苍县红军城、苍溪县红军渡、木门会议会址、红军血战剑门关等红四方面军遗址遗迹照片印于灯箱上。每当暮色四合,灯箱便熠熠生辉,既为营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更使官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坚定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对第二故乡这方红土的热爱之情。
广元地区川北民歌、舞蹈、民族乐器等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支队在广泛开展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活动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广元市文化体育局、文化馆、艺术剧院等单位的联系,注重吸收驻地民间文化精华,使民俗文化与警营文化交融荟萃。每年新兵入伍,支队都要请旅游局和文化馆专家为官兵介绍驻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以迎接重大节日为契机,采取请地方老师为部队编排歌舞,积极参加驻地大型团体文艺节目演出等方式,组织官兵广泛开展“唱驻地民歌、跳驻地舞蹈、用驻地乐器”等活动,使警营文化因驻地优秀民间文化的融入而更具吸引力,使警营业余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近年来,在市艺术剧院和市文化馆舞蹈老师指导下,官兵先后参加了广元市组织的《祖国万岁》、《感恩奋进歌咏擂台赛》、《颂歌献给党》、《旗帜颂》歌咏活动和大型川北民俗歌舞晚会《蜀道风》等表演,充分展现了青年官兵的阳刚之美和英武之气,并多次获奖。通过积极参加驻地的大型文艺活动,支队培养了文体骨干、建强了文体队伍,密切了与驻地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谊。
铿锵鼓乐壮警威
威风锣鼓鼓声震天、电声乐队乐声悠扬、管弦乐器余音绕梁……在一个周末的下午,笔者徜徉在支队营区,不禁为一幅幅绮丽的乐坛争鸣图所陶醉。
2005年8月,支队“丰收锣鼓队” 在一中队正式成立,意寓“警营文化结硕果,官兵欢喜庆丰收”。为使锣鼓队既有新时代军人的阳刚之美,又融入民间风情,支队专门请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青川县“薅草锣鼓”队来支队表演交流,供官兵学习借鉴。官兵们在原有基础上整合改编,注入新元素,增强了观赏性与震撼感。如今,警地大型活动和重大节日庆典,“丰收锣鼓队”的表演都是重头戏。
乐声悠扬丝丝入耳,如同天籁之音浸润官兵心田。支队举办的文体骨干培训,请地方音乐老师教授乐理知识,组织官兵利用业余时间自习乐器使用,培养了一批文体骨干。以前因缺乏人才无人问津而被束之高阁的萨克斯、架子鼓、黑管、电吉他等乐器,现在成为抢手货。每逢周末假日,官兵们悠闲地围坐在石桌旁吹拉弹唱,警营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网出一片新天地
伴随着信息化的春风,网络成为时代强力音符。
支队紧跟时代发展和青年官兵思想特点,积极依托网络阵地,不断发挥并拓展网络的学习、训练、娱乐功能,唱响警营文化主旋律。如今,军事论坛、官兵博客、“反恐精英”、棋牌博奕等网络文化活动在局域网上开展得如火如荼。
支队不断加强政工网建设,使其逐渐成为广大官兵“政治进步的教员、学习成才的助手、文化娱乐的伙伴、日常生活的朋友”,为陶冶官兵情操、提高官兵素质、推进部队民主建设和教育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支队先后建成基层网络学习室16个,计算机终端近300台,在局域网上开设政治工作专题网页,并推出了“首长信箱”、“军事论坛”、“电子图书阅览室”、“经验交流”、“148法律热线”、“生活百科”等10余个栏目,为官兵打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讯平台。总结局域网的巨大作用,支队政治处主任赵渡雄说到:“内容翔实的政工网,不仅为政工干部授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还为官兵营造了一个学习、娱乐的良好环境,堪称一座绿色的精神家园!”(任开维、郭铮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