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专家谈F22:新战机遭遇困难不应夸大渲染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9月07日 10:52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资料图:美军F-22战斗机
资料图:美军F-22战斗机

  美国F-22是世界上首型、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投入现役的第五代战斗机,代表着当今世界现役战斗机的最高技术水平。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各界对F-22的争议就从没停止过,该机计划产量也一减再减。近年来F-22在服役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更使其不断遭到国内多方的抨击,美国防部还于2009年4月决定在采购187架后将其停产。全面分析F-22近年来问题丛生的原因,总结并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他国航空武器的研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F-22近期暴露的主要问题回顾

  F-22自2005年12月正式服役以来,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使其长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近期媒体关于F-22的负面报道更是接连不断。概括起来,目前F-22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采购及使用成本昂贵,维护保障困难

  F-22尽管性能超群,但价格惊人,到2010年初其出厂单价已达1.46亿美元,包括研制费在内的单机成本则高达4.12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战斗机。由于美空军F-22订货量剧减,美国会又禁止该机出口,因而无法通过扩大销量来分摊成本,造成该机单价始终居高不下。

  按照设计,采用了先进理念的F-22应具备比以前飞机更好地维护保障性,然而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出入。F-22自服役以来,其维护保障方面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美空军,主要包括:座舱盖老化速度快于预期;机体防水结构存在问题,致使部分零部件和机身蒙皮出现锈蚀;航电系统维护繁琐复杂,机载计算机系统程序代码调试困难;对复杂气候的适应性差,部分元器件曾因受潮导致相应的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机体吸波涂层易被雨水侵蚀或因磨损而脱落,每飞行250航时即需重新喷涂,同时这种涂层还可能会导致生产线工人、空地勤人员吸入有毒化学物质。

  由于这些问题,致使F-22的维护保障难度和费用均远远高于预期。《华盛顿邮报》2009年7月曾披露,F-22每飞行1小时所需要的地面维修保障时间超过了30小时,每小时的飞行成本超过4万美元。

  2. 系统复杂,可靠性不尽人意

  F-22系统组成和交联非常复杂,在服役过程中不断出现事先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和故障,导致实际使用中整机可靠性和任务执行率降低,远低于预期。美国媒体曾披露,2008年10月~2009年5月间,美军部署的F-22中能够承担国土防空任务的仅占55%。

  按照美空军的统计,F-22自服役以来已经发生了7起一级事故,是现役军机中飞行事故率最高的机型。就在正式服役前夕的2004年12月,一架F-22曾因速度传感器供电中断导致飞机坠毁,服役后的F-22也曾于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先后两次坠毁、致使两名飞行员丧生。此外F-22在服役期间还陆续出现发生座舱盖作动装置故障导致飞行员被困在舱内数小时、前起落架无故收回致使机头摔在停机坪上、飞往日本途中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因导航计算机失灵而被迫返航等一系列事故。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机载供氧系统出现问题,美空军不得不于2011年5月和10月先后两次停飞F-22(其中前一次停飞时间超过4个月),由于其原因至今尚未查清,部分飞行员甚至拒绝驾驶该机。

  3. 功能单一,协同作战能力差

  囿于自身的设计思想,初始技术状态下的F-22作战功能相当单一,主要强调制空作战,而多用途性能、尤其是对地攻击能力非常有限。尽管F-22可携带2枚450千克的GBU-32 “杰达姆”制导炸弹,但因其机载雷达不具备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缺乏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因而无法独立识别地面目标并实施打击,并且只能打击固定目标,而无法对付移动目标。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自身的隐身能力,目前F-22配备的综合飞行数据链(IFDL)仅能与同型机及RQ-4战场机载通信节点无人机进行双向数据通信,而无法与其他军机进行同样的信息交换。因而F-22很难与美军现役其他军机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战,也使其因配备先进传感器而具备的强大信息获取能力优势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F-22自服役以来,除执行过部分日常巡逻拦截任务外,没能在近期美军参与的任何一场局部战争中露面,成为美国现役军机中唯一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机型。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