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航母“辽宁舰”入列并非形成战斗力
今天(25日),我国首艘航母举行入列仪式,记者专访了国防大学战役部副教授、国内著名的航母研究专家房兵,请他就相关问题做了解答。
问:今天我国首艘航母举行入列仪式,入列意味着什么?军舰举行入列仪式是不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做法?
答:入列就是取得军籍。这个活动通常叫做交接入列,对外通常叫做服役暨命名仪式。一条舰船在建造过程中它的产权是属于厂方的,当厂方建造完成、海试结束,觉得可以交货了,那么厂方和军方有个交接仪式。世界各国的大型军舰交接都有这么个仪式,就叫交舰服役暨命名仪式。用我们当兵的话说,这一天航母就取得军籍了,从此加入战斗序列。
问:入列是不是就意味着形成了战斗力?
答:加入海军的战斗序列,跟能够形成实战能力是两回事情。飞机也好、坦克也好,交给部队,都不是马上能够形成作战能力。入列,距离实战部署和形成实战能力,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问:为什么?
答:第一条,因为海试还没有真正结束。海试实际上有两个阶段,交舰之前叫厂方海试,交舰之后还有一个军方海试。我们买辆车回来还不得磨磨车、拉一拉发动机吗?军事装备也同样。军方海试和厂方海试还有不同,厂方海试主要是保证设备运转,保证机械性能达标。军方海试,一是要测试这些指标,二是要完成带有战术背景的测试。只有这一系列的试验全部完成,这条航母才能说形成了单舰的作战能力。但单舰具有作战能力还不能开出去,还要配上护航舰艇、潜艇、航空兵,形成一个航母编队,再继续训练一个周期,形成一个编队的作战能力,这时它才能投入作战部署。所以,从交舰入列,到形成实战能力,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问:读者都很关注,一艘航母从入列到投入实战部署,需要多长时间?
答:我们的航母在交舰入列之后仍然属于试验和训练阶段。我们这艘航母的定位就是训练和科研平台,本身试验还没有完全结束。这些任务完成之前,不会投入实战部署。
我们一位海军装备界的老前辈曾讲过,他主持的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从交给军方到形成战斗力,用了十几年。当然我们当年造船工业的底子太薄了,连系统工程的观念也没有。现在我们的基础不一样了,科技实力也更强了,系统工程的观念也强了,未必需要很长时间,但也短不了。
问:有人说航母是大国国家实力的象征,你曾撰写过《大国航母》一书,航母和国家实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为什么我们讲大国航母?因为这是一个经费消耗巨大的装备;另外,只有大国才能建得起航母。航空母舰几乎是对一个国家全部工业实力的总体考核。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完成一艘5万吨级以上的航母的独立设计建造,拥有完整的独立的自主产权,那么可以讲,它的综合国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国的台阶。因为这对几乎一个国家所有的工业门类,不光是机械工业、造船工业,还包括电子产业、信息产业、武器装备制造业,甚至包括航空产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说,航母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对于一个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巨大的全面的拉动。
除了上面这两个方面,还有第三个原因:到了战时,只有大国才能打得起。太平洋战争时,开战时日本航母比美国占优势,达到了10∶7,但是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的航母打光了,美国的航母变成了50多艘,如果加上用商船改装的护航航母,达到100多艘。为什么日本的航母打光了,美国的却变成了100多艘?因为美国边打边造,造得比损失得快多了。这就是国力。太平洋战争就是因航母而起,也是把日本的航母打完了才结束。
专题:聚焦中国首艘航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