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法博罗季诺战役:拿破仑粉碎俄军企图落空
9月2日,俄罗斯演艺人员在莫斯科西郊的博罗季诺重现了200年前俄军抗击拿破仑军队的场景。1812年6月,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60余万大军入侵俄国。同年9月7日(俄历),俄军和法军在博罗季诺进行了一场会战。经过2天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虽然俄军没有在这场战役中取胜,但军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关键性战役,此战削弱了拿破仑的军队,战争主动权逐渐转移至俄军方面。
作战背景
1812年夏,拿破仑从法国本土、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的大军,入侵俄国。6月24日,法军进入俄境,第一批三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
战争初期,俄军面对法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被迫撤退,沿途进行坚壁清野,以阻滞法军前进。8月16-18日,俄法军在斯摩棱斯克激战。俄军抵挡不住法军的进攻,放弃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撤退。8月29日,新任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抵达前线,率军继续后撤。
由于俄军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筑有完备的工事。9月3日,俄军在博罗季诺附近预先选定阵地,库图佐夫决心依托阵地与拿破仑军队进行一次决战。库图佐夫的作战企图是,以积极防御的手段尽量杀伤敌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尔后交战和歼灭法军保存实力。
博罗季诺阵地正面宽8公里,前沿位于马斯洛沃、戈尔基、博罗季诺、谢苗诺夫斯科耶一线;右翼在马斯洛沃村附近,紧靠莫斯科河;左翼与难以通行的乌季察森林相连;中央以库尔干纳亚高地为依托;后方有森林和灌木林,便于隐蔽配置军队和实施机动。
面对俄军的防御阵地,法军难以从两翼包抄,拿破仑决定采取正面突击,以求在狭窄地段上突破俄军防线,楔入俄军后方,将俄军逼至莫斯科河加以歼灭,一次决战粉碎俄军,打开通向莫斯科的大门。
作战过程
当俄军忙于构筑防御阵地时,拿破仑驱马观察地形,很快便看出法军在向俄军主阵地发起进攻前,必须先摧毁舍瓦尔季诺棱堡。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第1军第5师,并派两支骑兵部队给予支援。
战斗于9月5日傍晚打响,激战到午夜才收兵。俄军损失约5000人,法军伤亡略少。
9月6日,俄军全力以赴巩固阵地,拿破仑也把指挥部移到舍瓦尔季诺棱堡北面的平坦地带,并多次对俄军阵地进行侦察。最后,拿破仑制定的作战方案是:第1军进攻巴格拉季昂棱堡;第3军在第8军的配合下,从拉耶夫斯基棱堡北面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攻击俄军防线;第4军和第1军第3师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战,首先摧毁博罗季诺村,然后利用三座浮桥渡河,向拉耶夫斯基棱堡进军;第5军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从侧翼包抄俄军左翼。此外,还在第1军的后方,集结了3个骑兵军(第1、2、4军)。这样,法军的进攻重心落在长约1.5英里俄军左翼和中央战线上。在舍瓦尔季诺东北面的高地上,第1军部署了86门火炮,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第3军的40门火炮准备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此外,法军近卫军的后备炮兵则计划用榴弹炮猛轰俄军堑壕。
9月7日凌晨6时,第1军所部率先开炮,俄军炮兵迅速还击,双方炮战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小时,整个战场硝烟弥漫,能见度下降。法军先头师向博罗季诺村发动攻击,俄军被击退,但他们很快又夺回了博罗季诺村。接着,俄军接到退回主阵地的命令,并拆毁了科洛查河桥。法军在村中留了一个师的兵力和部分骑兵后,于上午9时30分渡过浮桥,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
与此同时,第1军第5师在第4师的配合下,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由于俄军炮兵巧妙设防,向法军射出一排排炮弹,俄军步兵也将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军,法军纷纷倒下。双方部队都投入到肉搏战中,战斗异常激烈。法军一度攻占俄军阵地,但在俄军增兵2个旅的情况下,又被强行赶出阵地。
在法军右翼,第5波兰军虽然行动缓慢,但任务完成得较为顺利,经过一场激战,轻易攻占乌季察村,但由于俄军增援及时,未能夺取村后的小山。
上午9时30分,法军第1军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发起进攻,战斗同样很激烈。法军的第一次进攻被俄军击退,第二次进攻一度攻入棱堡,但俄军最终通过白刃战将法军赶出了阵地。
大约10时30分,库图佐夫得知法军没有在科洛查河的一个渡口设防,便命令第1骑兵军(约2500名骑兵)和顿河哥萨克部队(约5500名骑兵)进攻留在北岸的法军。这支骑兵的出现打乱了法军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前的作战计划。
此外,在战斗打响后1小时左右, 拿破仑向俄军左翼中央(被摧毁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南面某处到拉耶夫斯基棱堡地区之间)发动了第三路进攻。这次进攻由第1军和第3军联合实施。战斗开始时,法军照例先对俄军实施炮轰,俄军炮兵迅速还击,不断将实心弹、葡萄弹和榴霰弹射向仓促形成一道红蓝长墙的法军步兵纵队。身穿艳丽服装的法军骑兵也肩并肩排成一列列横队,步伐整齐地向俄军开来,继而便转入和俄军刀光剑影的拼杀中。俄军虽然殊死作战,但最终被法军击退,这一重要战场开始陷落。法军将领请求拿破仑增援,以便趁撤退的俄军立足未稳,一举攻破俄军防线。然而,拿破仑却拒绝动用预备队。
中午时分,俄军收复了拉耶夫斯基棱堡,法军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由于法军侧翼受到俄军骑兵的威胁,法军第1军对拉耶夫斯基棱堡的进攻被推迟。结果导致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的法军第4骑兵军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军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将近下午3时,法军第1军完成了进攻准备。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法军炮兵也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了交叉火力封锁。随后,又是一场骑兵混战和步兵阵地战。当俄军最终被制服时,棱堡内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法军拿下拉耶夫斯基棱堡后,战斗又持续了2个多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几千骑兵卷入的大混战。到下午5时,相互激烈绞杀的俄军和法军都已精疲力竭。
战斗即将结束,和这一天中其他重大、激烈的战斗相比,此时相当平静。战后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当时拿破仑将他的近卫军投入战斗,俄军必将全军覆没。但这位皇帝没有这么做,而且当时的大多数法军高级将领都支持拿破仑的主张。
库图佐夫当夜决定第二天清晨把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这场防御战的目的。
作战评价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将近30万。双方的伤亡异常惨重,特别是高级将领的死伤人数更为惊人。虽然没有人知道确切的伤亡数字,但一般估计俄军伤亡约4.4万人、法军伤亡约3.5万人。在这场历时一天的会战中,尽管双方的总司令都没有立下卓著战功,但是双方下级指挥官却以他们的勇气、斗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了部队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战斗热情。
博罗季诺会战未能让俄军和法军真正决出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尽管从战术上看,俄军主动退出战场,法军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俄军并未被歼灭,拿破仑“一战粉碎俄军”的企图落空了。俄军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无恙;而法军的运输线太长,补给难以维持。结果,几个星期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是法军,而不是俄军。(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