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三军持续演练 二炮导弹命中千里外靶标
空军航空兵某团——
战鹰跨区域实施远程突袭
本报讯 李永启、特约记者王军报道:初秋时节,北疆某机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架架战鹰呼啸着冲天而起,向2000多公里外的某海域飞去,实施跨区域远程突袭战术课目训练。
带队长机、沈空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李柱军一边又快又稳地领飞,一边与身后机群保持通信联络:“注意高度、保持速度、掌握间隔。”
数分钟后,战机突然猛地一颠。不好!遇到了强气流。“注意跟进队形,跃升高度……”机群立刻上扬,强气流很快被抛到机下。
躲过气流,又入云海。忽然,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减小,无线电罗盘指示摆动,李柱军判断:应该是海岸效应引起的。“跟近建立航线!”机群冲出云层,下降高度,紧贴海面向“敌”目标飞去。
“有干扰!”李柱军知道他们已飞临“敌”雷达探测空域,“敌人”连续不规则机动,企图规避我雷达搜索。“目标前方50公里,注意隐蔽。”李柱军一边下达命令施放干扰,一边引导机群实施自主空战……
“上升高度!”“攻击!”顷刻间,数十枚炸弹齐发,“敌”目标顿成一片火海。
海军某驱逐舰支队——
连续抗击超低空来袭导弹
本报讯 李贵宾、特约记者王庆厚报道:初秋,黄海,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艇编队连续抗击导弹演练如期上演。记者随舰出海,目击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战舰雷达战位上,对空雷达手正从布满环境杂波的屏幕上捕捉蓝方行动的蛛丝马迹。编队指挥员、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杜政军介绍说,这次演练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提高了“门槛”:抗击时间短、干扰强度大,对抗更加激烈。
话音未落,雷达战位报告:“某型雷达死机。”编队指挥舰“绵阳”舰作战室的雷达屏上,一片蓝色。电磁迷雾中,两枚导弹向编队快速逼近。“电磁压制”“干扰防护”……指挥员立即下达一连串口令。
千钧一发之际,雷达战位突破电磁迷雾,蓝方两枚导弹跃然荧屏。
“舰空系统自主实施抗击!”突然,导弹系统目标丢失。发射手徐海滨立即转换操作,目标数据再次链接的瞬间,徐海滨按下发射按钮,舰空导弹呼啸而出,扑向来袭目标,第一枚来袭导弹凌空开花。
与此同时,蓝方第二枚导弹逼近。位于编队右翼的“大连”舰一个大舵角转向,数枚干扰弹齐射,在空中形成一团“干扰云”,诱骗来袭导弹一头扎进了大海。
第二炮兵某导弹旅——
“剑随令出”锤炼发射能力
本报讯 记者梁蓬飞报道:初秋时节,戈壁大漠,长剑引弓。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旅长刘传国指挥部队挺进陌生战场,组织发射训练。
此番训练不同以往:武器装备刚从军列上卸载,蓝方就开始展开攻击;吃、住、水、电、通信等失去固定依托,完全自主保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级要求,此次驻训发射完全按照“五不、六临时”标准执行——
“五不”,即不依靠作战单元以外技术力量把关、不采取与平时实装操作训练不一致的发射流程、不提前占领发射阵地、不中断发射流程组织会议式数据会商、不增加战斗流程之外的测试项目组织训练。“六临时”,即临时抽点测试发射单元、临时调整测试发射操作骨干、临时更换弹上仪器、临时变换发射阵地、临时变换打击目标、临时变换通信手段检验训练。
如同11道战场难题,等待着一一破解。记者在现场看到,官兵们扔掉“拐棍”,专业越训越精,技能越练越熟。
经历30多个日夜的砥砺锤炼,这支导弹劲旅终于迎来了试锋时刻。“10、9、8……点火!”随着一声令下,导弹怒吼着刺向苍穹,准确命中千里之外的靶标。
济南军区某装甲团——
新型夜战装备演兵场显威
本报讯 张本全、张良报道:初秋时节,夜黑如墨。济南军区某装甲团一场夜间实兵对抗演练在豫中山区展开。笔者在演练现场看到,多种新型夜战装备显威战场。
夜幕下,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进攻战斗正式打响。蓝方一支侦察分队利用夜暗和地形地物,跨沟越坎,向红方指挥所潜伏接近,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孰料,他们的一举一动均暴露于红方的夜视器材之下,被红方“包了饺子”。
原来,红方在演练中,使用了新型热成像仪、微光夜视仪等夜视器材,使原本漆黑难辨的夜战场变得“透明”。
第一回合吃了败仗的蓝方分队迅速调整战术,布下假目标、假热源、假阵地,迷惑红方作战行动。红方“眼花缭乱”,难以区分目标真伪,多轮火力向蓝方假目标呼啸而去。
战况一时陷入胶着。正在此时,只听“嗖嗖”两发照明弹刺破夜空,阵地前沿瞬间如同白昼,蓝方目标尽数显露。红方各种火器抓住时机,准确捕捉目标,一道道火舌形成强大火力网,将蓝方前沿阵地变成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