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博士拼搏在无形战场 做知识型“刀锋战士”(2)
陌生的领域,谁堪当大任?
反复考量,有关领导找到了单懿,想由他牵头组建“网络安全防护分队”。
此时,不少人劝单懿:这是个全新的未知领域,半路改行风险大,到时别落个两手空空。
没想,单懿爽快地答应了:“部队最急需的就是我的攻关方向,硬骨头不敢去啃,读了博士有啥用?”
深嵌于人生“程序”中的打赢使命,成为他不断突破技术难关的力量源泉。为尽快构建部队网络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单懿和战友起早摸黑,从技术手段、政策法规、值勤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逐个攻关。
经过不懈努力,他和战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组建起军区第一支网络防护分队,构建起战区指挥网安全防护体系。
编程:技术员脑中植入参谋“芯片”
“军事科研的生命力在战场,技术员必须迈过战术这道坎”
在攻关的道路上,单懿也曾迷茫过。
毕业不久,单懿受命为某部研制一套指挥系统。两个月里,他每天加班到凌晨,绞尽脑汁引入当时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事与愿违,官兵试用这套系统后,头摇得像“拨浪鼓”:“这玩意,打仗哪能用得上!”
这盆“冷水”,把单懿浇了个“透心凉”。在他心灰意冷时,单位领导找到了他:“小伙子,之前没学过参谋业务吧?”
单懿不解地点了点头。单位领导拍着他肩膀说:“这就对了,你开发的这套系统,技术层面看来十分先进,但由于你不懂军事,系统功能与部队需求脱节。”
一语点醒梦中人。单懿顿悟:虽说技术干部在部队靠技术立身,但路由器、网络协议等技术并不“姓”军,单纯引入只会导致“水土不服”。
“军事科研的生命力在战场,技术员必须迈过战术这道坎成为懂技术的参谋。”单懿为自己制订了一套“壮骨”计划:不论工作多忙,每天坚持挤出时间,深入学习军事理论;每次下部队保障,与基层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每次演习,他几乎把“中军帐”所有参谋都请教个遍……
靠着如此积累,单懿作为一名技术干部,自编了5本军事教材,成了演练场上名气不小的编外参谋。
心中有战场,科研有底气。不久前,某新型信息化指挥系统建设工程拉开帷幕。该系统牵涉到多个兵种不同的指控平台和武器平台,要求科研人员具备厚实的军事素质。
课题攻关讨论会上,单懿让众多专家眼前一亮:这位年轻的科技干部真不简单,满口军事专业术语,对武器装备性能、作战样式类型、指挥要点难点等如数家珍。
凭着过硬的军事素养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单懿圆满完成了这项众人眼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战友们说:单博士技术大脑里,植入了一枚军事参谋的思想“芯片”。
心中有战场,攻关有准星。以往,指挥网络传输必须依托有线信道,如果拥有无线指挥网络,指挥所就能甩开电缆束缚,随时随地隐蔽开设,既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又大幅提升了信息感知能力、反应速度。
许多人曾尝试用不同方法,期望实现指挥信息网络从有线向无线转变,结果都折戟而归。单懿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他大胆跳出传统思维提出全新设想,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连续稳定。这一创新,使指挥网络实现了由战略层次向战役战术层次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