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柴家科:烧伤战线的“突击尖兵”(图)(2)
“战士打胜仗靠武艺,医生救死扶伤靠医术,手术刀不精哪行”
柴家科的耳畔始终回响着一首患者临终的“安魂曲”。
大学刚毕业的工程师杨春林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烧成重伤,入住烧伤整形科病房。
每次换药,几名护士有的为他翻身,有的与他聊天、给他唱歌,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痛苦。
杨春林感动地说:“在这里感觉像和朋友在一起,等我病好了,一定来做义工。”
然而,所有努力都没挽回他的生命。弥留之际,杨春林说想再听听护士唱歌。在护士含泪唱起的《小草》歌声中,他永远合上了双眼。
这歌声让柴家科心碎。在无数次同死神的搏斗中,他悟出一个道理:“战士打胜仗靠武艺,医生救死扶伤靠医术,手术刀不精哪行?”这首歌一直激励他用一流的医术和科研成果,为病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横亘在烧伤科研战场的第一大挑战就是严重烧伤脓毒症。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指导下,历经10多个寒暑,柴家科领衔的团队在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他们修订了1991年由美国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符合东方人烧伤实际的脓毒症诊断标准,为烧伤脓毒症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了依据;
——他们系统、全面地总结了烧伤脓毒症的诱因、临床特征和转归,为烧伤脓毒症临床综合防治方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们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烧伤脓毒症骨骼肌“有氧糖酵解”的全新概念,为烧伤后高代谢、高乳血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们建立了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综合防治方案,使我国烧伤脓毒症发病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3.9%降为26.0%,烧伤总治愈率达99.8%,成果在全国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
如今,在我国烧伤医学界,流传着柴家科的“传奇”。曾和柴家科一起参加过重症伤员会诊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病专家黄跃生说:“只要他往那里一站,就知道伤得怎么样;上眼一看,就知道症结在哪里!”
随着现代战争样式的演变,烧伤在战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柴家科紧盯战场,始终把战创伤作为科研战场突击的主题词。
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领奖台上,领奖的柴家科总是一身军装。他说:“我是军医,我更看重的是这些成果取得了保障战场的通行证。”
的确,柴家科一次次给战场卫勤保障送来喜讯:严重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成果,提高了战场伤员救治率;多种战创伤后损毁性组织缺损或畸形修复新办法,降低战场伤员伤残率;多种创面修复材料,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无皮可用难题,战伤救治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