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岛边防巡逻记:每块岩石都是“金疙瘩”(图)
上图:记者与六连官兵一起巡岛查滩。本报特约记者 田亚威摄
连接亚欧大陆的陇海铁路起点连云港,有个并不起眼的滩头叫孙家山,因为74年前侵华日军从这里登陆而让中国人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与滩头隔海相望的小岛叫连岛,当年中国守军抵御日军的坑道依稀可见。
10月18日,秋阳高照,记者一行登上连岛。繁忙的汽笛提醒人们,这里是扼守着连云港航运的咽喉水道。如今,南京军区某海防团六连戍守着这一国门要塞。
连队营区坐落在小岛半山腰上,迎门匾额“军民联防模范连”几个大字格外耀眼。团长张建中介绍,连队自转隶海防部队以来,像永不生锈的钢钉,钳在祖国东大门的海防前哨,1965年被国防部授予这一荣誉称号。
说话间,一声哨响,连队巡岛查滩小分队就要出发。经过再三争取,记者全副武装加入了巡逻队伍。
不走巡岛路,不知峭岩险。大潮刚退,突兀尖利的礁石几无落脚之地,上面还附着着密密麻麻的小螺蛳和海藻青苔,踩上去一跐一滑。官兵走惯了,如履平地,记者却走得磕磕绊绊,步步艰难。要不是有眼疾手快的战士拉着,好几次差点摔倒。“边上就有环岛公路,为啥不走?”“敌情、险情往往都藏在险滩里。”带队的连长戴鹏说,前不久官兵就在巡逻途中发现了可疑人员藏在礁石下的违禁物品,顺藤摸瓜抓到了不法分子。
“除此之外,或许这也是每名守岛官兵特有的情结,不把每寸露出海面的礁石走遍就不踏实。”戴连长的话让记者不禁感慨,连队官兵确有一种很强烈的“守土”意识。对此,戴连长说:“守土固疆,对于军人,本是一种最原始、最基本的信念。”
双拳紧握,方能聚力御强敌
在海防,守岛的不只是军人。记者翻看连队历史,上世纪50年代,连队驻防在浙江洞头岛时,帮助组建女子民兵连一起守岛,以他们联防守岛的原型创作的文艺作品《海岛女民兵》、《海霞》,几乎妇孺皆知;新世纪,连云港“雷锋车组”的姑娘又加入了联防守岛队伍,成为连云港的一张新名片。
一个连队,与两朵民兵英雄姐妹花联手戍岛,佳话传递半个多世纪。“连岛连岛,联合守岛;民兵民兵,全民皆兵。”指导员胡五球自豪地说,这都得益于前辈们留下的军民联防的好传统。多年来,连队与驻地群众广泛开展联防、联训、联心、联建、联文“五联”活动,军民同心携手已成为东海前哨的海防之基。
记者获悉,这些年,连队官兵在地方急需和百姓期盼时,总是一马当先,奋不顾身。每当台风过境或其它急难险重任务,最前沿的都是六连官兵奔忙的身影;每遇护航护渔的紧要关头,渔民们都说,六连的官兵来了便一帆风顺;而岛上的居民也主动担任连队的编外哨兵,甚至是编外指导员。
巡岛路上,战士陈浩讲了个自己的故事。生活困难的尹大娘在连队帮助下,在营区旁开了个小店。陈浩刚上岛时一度觉得又艰苦又没意思,想早点脱军装回家,趁课余到尹大娘的小店打电话往家诉苦。听了电话,尹大娘拉住了他:“孩子,部队在岛上,乡亲们感到安稳。你们六连没一个孬兵,好孩子,别泄气,好好干,大娘看好你。”尹大娘一席话,让小陈脸红了。大娘说,从今天起,你往家里打电话报喜,话费全免!在尹大娘的鼓励下,陈浩振作了,后来成了连队训练尖子。
“当然,时代在变,联防也要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胡指导员说,近年来随着海岛成为知名的旅游景区,大量渔民外迁,民兵数量锐减。对此,连队大胆请进来、走出去,把连史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扩大军民联防的影响力。仅去年一年,连史馆就接待各界参观者达1万多人。连队还与景区管委会及各旅游公司开展联防共建,许多职工、导游都自觉充当海岛警惕的眼睛。
巡逻小分队路过一处景区,工作人员和战士纷纷相互挥手致意,亲密得如同家人。一位战士告诉记者,今年7月,双台风“达维”“苏拉”裹着狂风暴雨向岛上袭来,连队官兵紧急集合到主景区帮助疏散游客、加固设备。待官兵忙完返回赶到山顶准备加固战备工事时,附近景区的职工们已早到一步,正热火朝天地干着呢!
双拳紧握,方能聚力御敌。如今,军民联防的钢铁防线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