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联勤2012”信息化演练亮点扫描(图)(6)
评论:
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部长、政治委员: 好一幅三军联勤信息化的恢弘画卷
□王富春 黄天信
“战鹰”低飞,“蛟龙”出海,“长剑”啸天……一道道保障指令瞬间直抵一线各保障模块,战役保障区内的海陆空三军联勤实现“无缝链接”——这幅来自南京军区三军联勤信息化的恢弘画卷,凝聚着官兵“砺剑‘云战场’,长缨缚苍龙”的凌云壮志,展示着从“屯聚”物力到“网聚”能力的美丽蜕变。
新的时代有新的激荡,新的征程有新的进发。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新时代赋予军队的宏大主题。从21世纪以来的近几次世界局部战争中不难看出,来势迅猛的信息化风暴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推动着各国军队由铁甲奔流的机械化向无网不胜的信息化衔枚疾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三军联勤保障不能“缺席”。
还记得海湾战争中被美军“遗忘”的17个速食集装箱,还记得美军那8000多个未打开的集装箱……联勤“联”不上,是对战斗力最大的损害。21世纪以来,我们探索三军联勤信息化的脚步从未放缓;然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又怎能攥指成拳?
三军“血脉”融合,成为头等大事。方法无他,一是“转脑”,二是“网聚”,三是“联芯”。
机械化时代的知识“引擎”,无法驱动信息化的滚滚车轮。正在发生的新军事变革,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军事变革都要深刻、复杂得多。可有人吹的是变革的号角,迈的却是徘徊的脚步;身子已进入信息化,脑子却还停留在机械化。挣脱牢笼,跨越藩篱,需要以知识更新扫除旧观念的雾障,牢固树立信息主导、实时感知等信息化保障新理念,以更强的“网聚能力”推进三军联勤信息化“从梦想照进现实”。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网聚能力”是通过信息网络凝聚而成的新型优质战斗力,堪称信息化之魂。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特性,“网聚能力”可以把各保障力量、保障单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为一个整体,使保障体系产生“聚合效应”;通过覆盖战场的信息网络,它又能使指挥机构和保障单元互联互通,各专业保障行动紧密衔接、协调一致,实现保障力量整合,成为加速战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倍增器”。
一网联三军,联勤先“联芯”。部队演习,距离很近的两台指挥车之间却无法联通,只能靠人工喊话;相邻军兵种部队,“鸡犬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专业系统如隔万重山……要实现“后勤指挥一网联三军、物资调拨一人控万吨、供应保障一指抵终端、医疗卫勤一屏揽全程”,就得善用高技术手段突破保障“瓶颈”,把单个的“芯片”联起来,把零散的战斗力聚起来,让信息在网络“血脉”中畅通无阻。
军事变革没有旁观席,信息化建设没有局外人。
需求实时感知,资源实时可视,行动实时可控,物资实时可供……恢弘的卷轴于活力“长三角”缓缓铺展开来,位于太湖之滨的联勤某分部探索三军联勤信息化的蔚然景观,吸引了全军目光:
——第一次搭建了覆盖保障区内三军部队的信息网络,小小网络聚联三军;
——第一次构建了融合各专业保障要素的数据库,信息链路实现互联互通;
——第一次尝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智慧型政工,政治工作步入“光纤时代”;
——第一次涉足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云式保障”,全维战场实现可感可视可知可控;
——第一次探索了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勤保障模式,“零差后勤”指日可待;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幅“流光溢彩”的三军联勤信息化恢弘画卷背后,投射的是执着跋涉的坚定背影,凝聚的是提升“网聚能力”的无比渴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信只要依据《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不断提升“网聚能力”,坚持力量编成上“神联力聚”、力量部署上“多维聚焦”、力量运用上“动中聚优”,就一定能彻底打通三军联勤的“血脉”,为这幅三军联勤信息化的恢弘画卷晕上最绚丽的底色。
(作者系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部长、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