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着舰令外媒震惊 设计图到首飞仅10个半月(2)
歼-15起降精彩瞬间
为了选拔出我国航母首批歼-15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海军会同空军、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及医疗系统的有关专家,在海、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中进行了层层筛选。
技术关。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年龄在35岁以下,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其中3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
身体关。舰载机在勾住阻拦索的瞬间,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对颈椎、腰椎和脊柱都会产生影响。由于惯性,血液还会加速向头部涌去,飞行员眼前会出现“红视”现象……这对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心理关。飞行员在起飞时会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着舰时,为了防止挂索失败,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大油门下滑着舰……每一次起降,都是过“鬼门关”,对飞行员的心理产生极大挑战。
舰载机,中国造!
歼-15在“辽宁舰”上顺利起降后,境外有些媒体开始大肆宣传中国的舰载机、拦阻索甚至航母的指挥动作、保障体系都是在“山寨”美国航母。
对此,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予以反驳。他表示,世界军事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很多武器装备的原理是相同的,一些指挥和保障的方法也是相近的。因此,仅仅通过简单对比,就认定中国“山寨”了外国的航母技术,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有意攻击,至少是不专业的。
经过几代航空工业者的努力,中国已经在涡扇发动机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高性能的国产战斗机已经开始配备完全独立研制的国产“心脏”。
俄罗斯媒体承认,尽管在外形上与苏-33相似,但中国工程师对飞机结构进行了无数的变动。歼-15装备了更为完善的航电设备、着陆尾钩、尺寸较小的垂尾和更为强固的起落架。
外媒报道,只有在中国工程师成功研制出国产阻拦索后,舰载机飞行员才能实现甲板着陆。
在研制拦阻钩时,由于对部件性能要求非常高,“飞鲨”团队的设计一度无法用传统飞机制造的焊接工艺来实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师李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拦阻钩焊缝比较多,焊接之后,变形量比较大,就不是那么好钩拦阻索。”
然而,正是借助“飞鲨”团队,设计人员和制造人员一同攻关,才最终将设计与生产企业的焊接技术进行了巨大改进和提升,而歼-15的这项关键技术才被突破。
事实胜于雄辩。歼-15是中国自主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
让我们向这群托举“飞鲨”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