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原武装直升机试飞打靶成功 获重大突破
中国高原武装直升机试飞打靶成功 获重大突破
黄长强通过对装备进行“把脉问诊”,对学员开展实地教学,增强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切合部队实际优秀人才。
18年前,有这样一群军人,他们在白鹿原下擎起科研报国的大旗,广泛调研,详细论证,瞄准并破解了当时某型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射击精度偏低的难题。
18年间,有这样一种精神,激励着他们紧盯未来作战需求和部队战斗力生成难题,取得百余项重大工程成果,3项核心技术载入中国自主创新史册,中央军委授予团队带头人黄长强教授一等功的荣誉,团队获集体二等功一次。
这就是空工大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黄长强的自主创新团队,一支以强军兴国为己任的军中科研劲旅,18年来,他们主动迎接挑战,持续攻坚克难,致力于打破强国技术封锁,大力提高了我军武器装备自主科研能力、部队训练效益和战斗力水平。
乘势而上
抢占国家利益制高点
过去,我国武装直升机难上高原。前不久,由黄长强担任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的高原武装型直升机试飞、打靶成功,并在青藏高原海拔4500多米的某地圆满地完成了某联合演练任务,这标志着陆航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
18年来,正是始终坚持“以科研养科研,瞄准方向上台阶,谋求持续发展”的科研理念,黄长强团队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勇立在空军转型建设的潮头。
时光回溯到世纪之初,某型战斗机引进以来,由于外方技术封锁,相应的精确制导武器训练弹被禁止出口,部队只有通过挂飞实弹进行训练,“弹”成了新型战机提升战斗力的“瓶颈”。
“机不能被弹憋死!”面对瓶颈问题,黄长强团队形成了共识:一定要让战机挂上属于中国自己的导弹训练弹!
他们遍访国内顶尖的科研单位,但一听说是研制导弹训练弹,因为风险大、经费不足、技术难点多,纷纷望而却步。
面对困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强强合作、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专业配套、长期合作、互信互利”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以国防科研生产单位、部队院校和地方企业为支撑的科研协作团队,汇成强大科研力量攻坚克难。
2003年夏天,他们研制的某型空地导弹训练弹,终于等到了联机试验。当时,南方正遭遇数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机场停机坪没有树木遮掩,热浪袭人,调试设备因太热而“罢工”,只好把设备放进开着空调的汽车里,课题组人员则在炎炎烈日之下,顶着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忙着测试。
20余天的试飞结束,研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在技术鉴定会上,由3名院士牵头组成的评审会,给予训练弹高度评价——其总体技术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其中研制的某项装备达到国外同产品的先进水平。
训练弹的研制过程只是一个缩影,18年来,他们相继攻克某型直升机上加装新型智能武器系统、某型训练弹、某型无人机等一系列制约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难题,打破了外国技术封锁,为国家和军队节约了巨额训练经费,团队也成为我国航空军械领域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