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球行:英学者用《孙子》审视美“反恐战略”
中新网伦敦1月4日电题:英学者用《孙子》审视美“反恐战略”
记者 韩胜宝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高级讲师克里斯多佛·柯克博士以《孙子兵法》为理论基础,对美国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进行了审视,分析了美国“反恐”战略的得与失,并以史为鉴对美国“反恐战争”扩大化的倾向提出了警告。
柯克认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以中国古代特有的理性思辨眼光,对战争规律做了哲学化的诠释,其许多思想历经2500余年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他的大部分观点在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柯克比较说,西方侧重的是最大限度地使用武力或决定性的交战,过高估计人们控制其战争欲望的能力,这种欲望发展成为血腥的不可控制战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强调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战争需要付出生命,是一种扰乱社会和谐的灾难,用于任何目的的战争都被认为是具有内在危险性的。一旦爆发就必须认真地对待,但要最小限度地使用武力。
《孙子兵法》是一部哲学著作,与许多哲学著作一样,其精义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柯克以孙子经典格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将战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孙子阐述的哲学观点,是采取经济、社会和政治行动,而不采取军事行动,也就是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换言之,在所有其他方法都不奏效的情况下才进攻敌方的军队。
据称,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军于圣诞节前下发了10万册书以教育部队,其中就有《孙子兵法》。柯克说,在“反恐战争”中,《孙子兵法》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教材之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孙子的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阿富汗战争时双方的情况,美方主要在第三维空间作战,恐怖分子则转入地下。
柯克指出,在当前的“反恐战争”中,美国人并不认为最需要的是节制,相反,美国的交战对象已经由“有全球影响的恐怖分子”发展为“恐怖分子”,并进而发展到现在的“全球恐怖主义”。在军事领域,承诺要确保美国的影响“不仅要延及全球,而且要长期保持下去。”
而孙子最担心的是战争的升级。柯克阐述道,因为战争升级的结果往往不是全胜,而是大败。然而,即使是全胜,军队也已经疲劳不堪了,很容易遭到第三方的攻击,不能维持既得的和平。正如《孙子兵法·作战篇》所言“天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结束得越快,国家就越能保存强大的力量,以备其他战争。
柯克回顾,从1870年的普法战争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恶性的战争循环。西方非常清楚战争升级所带来的问题,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西方才认识到,确保战争胜利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安于较好的安全状态。在新时代后期,战争具有巨大的毁灭性,确保和平的一个办法就是对战争胜负超越传统的理解。
柯克分析说,在“反恐战争”中,彻底击败基地组织无疑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要想击败恐怖主义,即使是仅仅击败伊斯兰恐怖主义,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一种较好的安全状态就意味着与伊斯兰世界共存,而不是要彻底地改变其政权。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恐怖主义温床的国家,也应该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确保反恐战争胜利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超越”战争本身,并确保这场战争不会演变成为一场反伊斯兰战争。
美国人应从《孙子兵法》借鉴的最后一点是“战胜而天曰善,非善者之善也”。在美国士兵阅读《孙子兵法》所学到的所有教训中,“这一条应该是最重要的”。柯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