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故事:初中生士兵成中国军舰直升机神医(图)(2)
业余时间都用来学本领
从当初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士兵,成长为海军航空机务战线上一流的机务工作者,杨国军凭借的是对部队的无限热爱,对机务工作的满腔热情。他入伍18年来,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学理论、练技能、搞科研、谋革新上。某新型舰载直升机鱼叉蓄压瓶充压接口与充压设备接头不完全匹配,给充气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杨国军经过反复测量、试验,绘制了匹配接头图纸,修理厂根据他设计图纸重新制作了与渔叉蓄压瓶充压接口完全匹配的接头,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部队节约经费3万余元。
杨国军所在部队驻守在海滨城市,气候特点高湿、高盐,直升机偶发性故障频发。为解决这一难题,杨国军结合10多年机务一线维护经验,摸索出“听声、辨形、探温、嗅味”的快速排故秘诀,被战友们戏称为直升机 “神医”。在一次跨昼夜飞行中,杨国军在进行再次直升机出动准备时,发现左发动机应急电磁阀活门处有轻微油渍。通过深入分析,他认为这很可能是电磁活门空中渗油,经过发动机高温蒸发后留下的痕迹,建议进行地面试车检查。当时发动机性能参数和外部状况并无异样,大家都认为杨国军“大惊小怪”,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经过他的陈述,中队领导再三衡量后,同意进行地面试车检查。发动机开始启动,杨国军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电磁活门,1秒、2秒……电磁活门并未发生异常情况,但随着转速不断上升,燃油开始不断地从电磁活门结合处渗出,故障终于“现出原形”,原来是“O”形线圈提前老化,换好“O”形线圈,飞机顺利起飞。
机件分解图烂熟于心
杨国军经常对战友们说:“机务工作者是飞机的‘保姆’,而要做好飞机的‘保姆’,就必须有医生一样的‘诊断功’和‘保姆’一样的责任心。特别是舰载直升机在舰上起降,飞机维护是项精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
杨国军刚当机械师时的一件事令他至今难忘。有一次外场工作,他听到飞机发动机有异常响声,可自己怎么也找不到原因,只好请中队长过来帮忙。中队长详细询问了情况后,没用1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此事对他震动很大。从那之后,他坚持每天学理论、拜师傅、解难题,利用休息时间默画飞机部件分解图和原理图,熟记工具、设备摆放和安装位置,并摸索出一套提高业务能力的方法。
2009年7月,杨国军和战友们随海军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海域执行第三批护航任务。亚丁湾海域高温、高湿、高盐,导致直升机偶发性故障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结合多年来机务维护经验,提出采用“拆、卸、分、装”分组进行的方法进行排故。在9月10日举行的中俄“和平蓝盾—2009”演习任务直升机起飞前一个小时,杨国军发现直升机左刹车传感器液压导管渗油,该故障为隐性故障,熟练技师也至少要用2小时才能排除,正当大家焦急万分时,他带领机组人员迅速对分配阀螺钉换位调整、加固保险,20多分钟后,杨国军满头大汗直起身来,自信地打出一个OK手势,随即,战鹰呼啸着腾空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