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战机绕进雷达照射死角规避预警侦查层(图)
超低空、钻山谷,飞到对手地空导弹阵地上空,地面官兵听到了飞机轰鸣声,却找不到航空兵某团副团长颜峰驾驶的战机……
这一幕,出现在1月下旬南空部队组织的一场信息化条件下攻防对抗演练上。这一幕,也吹响了新年度南空部队着眼实战从严从难开展飞行训练的号角。
“猫走啥线路,取决于前方的老鼠”
此次演练后,友邻部队飞行员向颜峰“取经”——
“空中地面预警侦察层层扫描,你怎么没被发现?”
“钻山谷机动啊。”
“你飞了多高?”
“百米以下。”
“这样能行吗?”
“当然,咱心里有底……”
颜峰的“心里有底”,绝不单纯靠胆子大、技术好,而是在他的大脑里存储着一整套用标准数值规划出的运行轨迹。比如山谷宽度、转弯点、雷达照射死角、反应时间等等,这些数值不是捧着资料总结出的,而是实实在在飞出来的。
颜峰告诉记者,他们定期和地空导弹、电子对抗、雷达及高炮部队进行对抗训练和联合训练。每个飞行日都有飞行员坐进地空导弹的指挥方舱、雷达部队指挥所和电子对抗部队干扰站,观察地面部队对空作战方法和防空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战术和手段。
“猫走啥线路,取决于前方的老鼠。”颜峰说:“知道了对手装备的性能,就知道了怎么去破坏他的优势,自然就清楚了自己怎么去飞、怎么去攻击对手。”
用打仗视角去审视训练标准
对于该团飞行员来说,3年前的那场低空突防演练记忆深刻。
那天,该团数架战机远距突击“敌”防御纵深目标。没想到,刚进入“敌”地空导弹防区,就被锁定……
让他们脸红的是——另外一个团,使用同样的装备,却绝大部分突防成功,顺利完成任务。
究竟怎么回事?演练结束后,与兄弟部队交流,他们找到了原因:同样的攻击航线,人家的航线是随着峰峦变化左绕右转、起伏不定,飞行高度始终低于两侧的山头;而自己的航线几乎是一条直线,并始终与山顶保持一定的安全高度飞行,难怪会过早暴露。
“用打仗的视角去审视,训练中的‘安全高度’不等于战场上的高度安全。”南空领导对记者说,战时的飞行安全,是以达成作战意图为前提,要把平时训练的安全高度延伸到战场上去飞,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死亡高度”,不但完不成任务,还有可能给敌人当靶子。
“制胜航迹”要用数据精确规划
上升、下降、左转、右转,战机一刻不停地变换着空中姿态……
记者在航空兵某团战术研究室看到,遂行任务的飞行员们,坐在大屏幕前推演、验证着每一条突防飞行航线。
“这里两侧山头是高压电塔,山谷底部平坦,可以超低空钻过去……”团长郝井文对照屏幕上的三维地形图,细致入微地为飞行员讲解此次低空突防的每一个细节。
机械化战争打的是经验积累,信息化战争打的就是数据精确!
郝团长说:“每次飞行展开前,都要把演练涉及地域的地形、地物全部搞清楚,标注到地形图上,用软件系统进行航线规划,反复进行推演和模拟飞行验证,把每一个影响任务完成的危险因素都消除掉。”
“打仗本身是一门科学。”航空兵某师副师长方云平对记者说,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绝不能凭拍脑门,更不能盲目蛮干,一切都要以精准的数据“说话”。
目前,该师研制开发了数十个软件,将飞行员的心理、体能、技术等各种素质分解成100多个评价点,谁能遂行什么样的任务,要看数据指标是否符合。
此次对抗演练前,他们运用自主研制的山谷飞行模拟器进行了数十架次验证飞行,最终实现了所有遂行任务的飞行员一次性突防成功。(廖启荣 闫国有 张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