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政府欲拉美国支持南海争端 忽视民众反美情绪
原题:美军作歹,菲律宾官民不共振
2013年新年伊始,美国和菲律宾这对亚太盟友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之事。先是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意外出现在菲律宾中部海域,引起菲民众强烈抗议。抗议未停,美海军扫雷舰“护卫者”号又诡异地闯入菲律宾世界自然遗产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在不听公园管理人员警告后撞上一块礁石,造成备受呵护的珊瑚礁石大面积受损,这给菲律宾民众尚未平息的怒火又浇上了一桶油。
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并加大在其亚洲盟友特别是菲律宾的军事存在,类似摩擦事件不断发生,菲民众的反美示威活动也越来越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2年一年,菲民众至少举行了8次较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活动,包括抗议美军军舰停靠,反对美菲联合军演,要求废除美菲《部队访问协定》和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等。
菲律宾民众反对美国霸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历史上,菲律宾曾沦为美国的殖民地。菲民众对1899年美国如何突然调转枪口扼杀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的历史记忆犹新,对二战后美国强加于菲律宾人民身上的《劳雷尔—兰利协定》更是深恶痛绝。该协定曾赋予美国人在开发菲自然资源、占有菲土地及经营一切公用事业和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方面,同菲律宾人享有“同等权利”;规定美商品可无限制地输入菲律宾,菲对某些商品甚至不得征收关税;菲则要按美规定的项目、数量和价格向它提供农产品和其他工业原料。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美菲《军事协助条约》《美菲军事基地协定》《共同防御条约》等在菲获取了几十处陆海空军基地,且在基地内享有广泛的治外法权。正是由于享有治外法权,美军人员在基地内及其附近肆意枪杀居民、奸淫妇女、走私漏税、扰乱市场,但始终没有一个罪犯被交给菲律宾法庭审判或得到应得的惩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军是骑在菲律宾人民头上的“主子”,直到1992年才在菲律宾人民愤怒的抗议声中被迫撤出。对于美军重返菲律宾,菲民众心有余悸,谈虎色变。
现实中,美军并未改变之前的傲慢,在菲律宾继续自认为高人一等,常常为所欲为。2005年,6名到菲律宾参加联合军演的美国大兵涉嫌在一辆面包车内强奸一名22岁的菲律宾少女,在美国的压力下,菲律宾法院于2009年宣布将他们无罪释放。2012年11月,两名美国士兵在菲南部巴拉望省普林塞萨市的酒吧内醉酒闹事并殴打保安,最终又是不了了之。对此,菲律宾一青年团体主席曾愤恨地说,美国士兵在菲律宾“像国王一样恣意妄为”,“倾倒有毒废水,强奸、殴打菲律宾人”。在2013年的这次“撞礁事件”中,美国人再次表现出特有的傲慢。就在图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园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国土上试图接近“护卫者”号扫雷舰以评估状况时,美军士兵却摆出了“作战状态”,以武力恐吓菲律宾人。美军的所作所为不可能不引发菲民众的强烈抗议。
但是,在类似事件中,菲律宾政府总是表现出与民众不同的倾向。与菲律宾民众的反霸爱国不同,菲政府一方面附和民众,企图在民众面前树立政府坚决维护主权的形象,另一方面则竭力息事宁人,唯恐事件发酵损害其在美国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又担心被美国抛弃。
其实,二战后的菲律宾历届政府都有“离美情结”,都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但都不成功。例如,菲前总统马科斯在第二任期时企图脱离美国,但落了个流亡海外、魂断他乡的下场。现总统阿基诺三世上台前也曾表示与美“拉开距离”,在2010年的一次论坛上,他还特意强调“美国大兵在菲律宾南部长期存在是不被允许的”,但是,阿基诺三世上台后,尤其是起用原驻美大使德尔罗萨里奥担任外长后,菲政府不但没能“离美独立”,反而甘愿沦为美国“重返亚洲”的垫脚石。
近两年,菲律宾政府极力“欢迎”美国“重返亚洲”,为被美视为其亚太战略的重要据点而洋洋自得,为能与美国开展“2+2”部长级战略对话而感到飘飘然。但有学者指出,菲律宾政府的这种心理可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受害者对于施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施害者的一种情结。在这种情结的作用下,菲政府不但没有与民众对美国霸权的恐惧和怨恨形成共振,反而极力想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帮手。
不仅如此,现在的菲律宾政府甚至幻想以自身的地缘战略位置换取急欲“重返亚洲”的美国在海洋争端中给予大力支持,甚至能不惜为其一战。殊不知,已被定位为“卒子”的菲律宾政府,怎能反过来把美国当枪使呢?(陈庆鸿)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