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伊朗宣布成功研制隐形无人机 西方国家提7点质疑(2)

2013年02月22日 09: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伊朗航空工业能力并不强大

  伊朗是海湾和穆斯林国家中工业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目前,伊朗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并研制、仿制了一些飞机。

  伊朗空军主要装备的是美制军机。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美伊关系曾经有过“蜜月期”。当时,美国向伊朗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后来,美伊关系急剧恶化,美国禁止向伊朗输出任何武器装备及零部件,伊朗空军战机的完好率和出勤率也随之大幅下降。

  为此,伊朗努力发展本国军事航空工业,并取得了较大进步。最显著的标志是伊朗“闪电”国产战斗机于2007年交付空军使用。2010年,伊朗还对外公布了基于“闪电”战斗机改进的“雷电”国产战斗机。同年,伊朗两条“先进无人机”生产线投入运营。伊朗生产的无人机不仅能够长时间进行探测和监视,而且必要时还能携带武器攻击地面目标。

  但是,现代军用飞机的研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技术学科,需要很多基础设施,且军机制造业是一种高资金投入、高技术风险的行业,目前世界上能独立研制先进战斗机的国家屈指可数。

  从伊朗的军事科技能力看,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其军用飞机研制能力并不强,一些关键系统如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还要依赖于国外产品。其“闪电”战斗机就是模仿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F-5研制而成的。F-5本身就具有结构简单、技术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闪电”的性能也就近乎于国际第二代与第三代战机水平之间。即使如此,伊朗却花费了超过十年的研制时间,可见其航空技术底子还非常薄弱。

  按照计划,伊朗第四代或第五代“雷电”才会使用隐形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要实现从第一代到第四、五代的跃进,对伊朗这样的国家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一点,从“征服者F313”的性能上也可以看出端倪:该机身材臃肿,蒙皮表面十分粗糙,座舱盖畸变到难以忍受的地步,座舱里缺少很多正常战斗机必备的设施,且密封不严。另外,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注意:

  一是飞机的飞行包线比较狭窄,因此对于技术和材料要求较低,这也符合伊朗航空工业和伊朗目前的经济技术实力。

  二是从加工工艺看,其表面人工加工痕迹明显,不够光滑平整,这是隐形飞机的大忌。因为一条缝隙闭合不严都可能导致隐形飞机隐身性能呈几何级数下降。

  三是航空电子系统极其简单。“征服者F313”的机头很小,能够提供的空间有限,其机载雷达的天线孔径相对较小。作为一种轻型飞机,“征服者F313”提供的电力供应也很有限,所以飞机没有配备较大的雷达,其探测性能和探测距离必然有限。由于机身上没有光学窗口,可见该机并没有配备光学探测系统。而第四代战斗机的航空电子系统均采用综合处理系统加光纤数据总线,对于电子工业的技术要求较高。显然,伊朗的电子工业能力较弱。

  另外,从技术层面上看,随着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具备一定工业能力的国家设计类似F-22的气动布局、看起来充满科幻色彩的战机也变得相对容易,因此,这种外形设计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真实水平。

  不断推出先进武器是伊朗的政治策略

  从军事实力上看,尽管伊朗有60多万军队,但这支军队其实是松散的武装,存在着数量多、质量差的弊端。伊朗军事力量主要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二者都有各自独立的陆、海、空三大军种。但从近年来伊朗举行的演习来看,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相互缺乏沟通和配合的缺陷非常明显。伊朗空军和革命卫队的战斗机数量总共不超过260架,而且机龄大都超过30年,主要是从美国、俄罗斯、东欧国家引进的二手货,这些飞机早在20多年前就已过时。伊朗对自己空中力量的真实情况也“心知肚明”。

  目前,美国及西方对伊朗经济、军事压力日益增加,特别是以色列频频发出要对伊朗动武的言论。伊朗此时公开其“征服者F313”,主要基于政治上和战略上的考虑,一,希望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军事工业的实力,以威慑对方。二,为以后的伊朗核问题会谈增加筹码。三,提高国内人民的自信心。

  这次伊朗公开“征服者F313”,正值其庆祝伊朗伊斯兰革命34周年的“十日黎明纪念活动”期间,公布这一消息也可以看成是伊朗纪念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张礼军 李伟)

  (作者单位:后勤学院 国防大学)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张志刚】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