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战机航电与通信装备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

2013年02月27日 14:18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图 陈淑文在检查设备参数。谭超摄
图 陈淑文在检查设备参数。谭超摄 

  隆冬时节,广袤西北大漠,滚过阵阵“惊雷”。参加对抗演练的红蓝战机挟雷裹电,穿越电磁迷雾,亮翼长空展开激烈搏杀……

  当万米云端上的角逐,通过空战“电子判官”进行实时评估时,观摩的权威专家拍案叫好。他们称:此举创造性地实现了飞机武器平台与指挥体系无缝交链,有效提升航空兵体系对抗信息化水平!

  而实现这一创举的,正是空军装备研究院某所研究室主任、航空电子领域技术专家陈淑文带领团队,历经5年研制的飞行实时监控评估系统。

  为打造战鹰信息化翅膀,陈淑文瞄准未来空战,潜心军机航电系统研究,主持参与21项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有人说,陈淑文这些沉甸甸的成果熔铸的,将是一把威震长空的无影利剑,犀利的锋芒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汗水,折射出他航空报国、忠诚敬业的使命之光。

  忠诚之志为战鹰护航

  今冬,刚过不惑之年的陈淑文,走出在北京的实验室,搭上西去的列车,再一次走进大漠戈壁。十多年来,他步履匆匆,跋涉于“实验室”通往“战场”的路上。

  那一年,某机场一架战机在返场着陆时,因接地速度过大造成重大事故。调查组调阅该机以往架次飞参数据时,发现同类问题并不少见。

  “当初若具备飞行安全实时监控手段,这样的惨剧就可以避免!”此事深深地刺痛了陈淑文。经调研分析,在世界飞行史上,所发生70%—80%的飞行事故,都与偶然的人为因素相关。

  “一定要研制出飞行实时监控系统,用科技手段为战鹰安全护航!”信念让一颗年轻的心异常勇敢。

  但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项目涉及的技术体制、网络规划、组网协议、传输速率,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依据战机现有信息条件,要实现实时监控谈何容易?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2008年3月,当某型战机新型信息系统建成后,陈淑文迎来了这一天。他和团队申报的军机飞行实时监控能力建设课题,很快被总部以重点项目批准立项。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上高原、走戈壁,采集数据,集智攻关……

  当项目进入收关阶段,陈淑文却给课题组出了个大难题。他要在立项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空战对抗实时评估功能,一举突破航空兵对抗训练评估“瓶颈”。

  一石激起千层浪。数百条评估判据怎么定?几千个系统信息要素怎么传、怎么改并保证战机航电系统稳定性,风险之大不言而喻。好心人说该技术短期内实现不了,劝他别去冒这个险!但陈淑文坚信:“只要我们求实创新、奋力拼搏,就没有攻不下的科学堡垒!”

  历经5年艰辛耕耘,他们终于研制成功飞行实时监控评估系统。成果鉴定评审会上,专家评价:“这是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瞄准前沿,紧贴需求。陈淑文带领团队在航电技术领域又取得一项项重大突破:

  ——成功实施某型战机综合航电系统改装,有力提升了该机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效能;

  ——组织某信息系统加改装,优化更改设计19项,有效破解新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难题;

  ——攻克某抗干扰通信装备与战机航电系统融合难题,实现机载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幅提升……

  激情之火为使命燃烧

  航电系统、飞机平台、机载武器,是衡量现代军机作战性能的三大要素,是国家航空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拥有先进航电技术是每一位‘航空人’孜孜追求的强军梦。”可对从军务参谋岗位转行综合航电科研的陈淑文来说,这比登天还难。但人越是在艰难之时,越能彰显出生命的张力。

  为补上专业知识,陈淑文虚心向该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泽和专家们请教;为熟悉相关专业,他甘当室里重大课题的编外成员;为掌握专业技术,他激情满怀地从一个螺钉、一块蒙皮学起……天道酬勤,陈淑文终于“破茧成蝶”,破格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成为业界公认的年轻专家。

  “使命催生动力!”说起陈淑文的认真劲,所政委刘小平感慨万分。

  2007年,工程师董浩从西北演习回来,闲聊时抱怨参演飞机校时太长。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淑文敏锐地嗅觉到其中蕴藏的机会。他立即成立课题组,攻关核心技术。很快三型自动校时设备应运而生,使校时时长缩短至1秒以内、精度提高至毫秒级,有效解决制约飞机快速出动难题。

  这是陈淑文领衔的某信息系统评审会。当时,所有技战术指标符合研制要求,评审专家给予一致通过。而陈淑文却出人意料,主动提出“编队动态入网”额外问题。有人不解,陈淑文坦言:“个人名利事小,部队建设事大。我们不能只顾眼前,更应考虑长远!”

  那年夏天,某型战机在江南改装试验。为赶工程进度,项目组省去了装机设备地面联试环节,只拿着实验室检测报告要求上机联试,被飞机改装负责人陈淑文“卡”死了。课题组无奈,只得补上地面联试。结果一联试,把项目组的人吓出一身冷汗,因电压过载,地面航电系统保护电源被烧坏,一起严重安全隐患被陈淑文“卡”住了。

  “我们一手托举飞行员的宝贵生命、一手托举国家的巨额财产,决不允许有任何闪失!”陈淑文的眼里容不得“沙子”。

  有一次,陈淑文参加某直升机搜救系统研制,发现厂家解决设备故障时,不经意更改了技术指标。他立即拉长脸强制厂家返工,并亲自坐阵督查,直到问题归零……

  有一年,为完成某型飞机改装任务,陈淑文天南海北数十个机场连轴转。这时,怀孕二个多月的妻子却出现流产征兆。陈淑文既担心又矛盾。担心是因为妻子属高龄孕妇,这次要是流产她将失去生育能力。矛盾是部队又急需装备,必须尽早完成改装。他与妻子商量后,还是留在了改装现场。

  肩负之责为打赢铺路

  信息融合是航电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十八大提出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陈淑文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拥有50多年历史,肩负着我国军机航电系统装备改进改型、作战使用和维修保障研究使命的老室,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陈淑文时刻思考着如何在新军事变革中有所作为。他登台主讲的外军未来10年装备发展路线图,为加快科研转型、提高核心科研能力,提供前瞻思维和宏观视野。

  科研竞争,优胜劣汰。当不少人因苦无课题而发愁时,陈淑文和他的团队每年都有做不完的课题。奥妙何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明天的战争!”该所所长武维新一语中的。

  “科研只有与作战需求对接才会有生命力。”陈淑文当室主任第一年,设立“专业发展创新之我见”论坛,组织专业技术组研究制约后5至10年本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中寻求突破创新。4年来,全室共完成300余项课题,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1项,解决了一批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难题。

  为加快人才培养,他和党支部一班人为每名科研人员设计成长路线图;为加强团队精细化管理,他自费到北大、清华参加管理培训;为激发大家荣誉感,他率先在全院建起荣誉墙……

  2009年,工程师罗鹏从北航硕士毕业回来,因无课题被派往西北戈壁滩“观战”。面对漫天的风沙和战机的轰鸣,他觉得自己是个“闲人”。陈淑文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后来,罗鹏不仅完成了奥运安保、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技术保障任务,2011年7月他还走上了室领导岗位。

  王淑波博士调入研究室不到3个月,陈淑文安排她担任“某信息系统作战使用研究”课题组长,引来不少质疑的目光。王淑波化信任为动力,不仅出色完成该课题任务,还带领课题组成员,在三型特种飞机信息系统改装科研中,成功解决了系统单平台联试、地面综合应用集成和鉴定试飞中89项技术难题。

  战鼓声声,催人奋进。陈淑文说,他们研究的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冰山一角,要实现空军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信心满怀,正日夜兼程!(王晓豪 李良泰 万天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