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政办公厅编研室推出两部雷锋重大题材作品

2013年03月05日 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张自勉)从去年以来,总政办公厅编研室连续组织推出两部雷锋重大题材作品。一部是六集文献电视片《永远的雷锋》,一部是《雷锋传略》。两部作品推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有力服务了全国全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深入发展。为纪念学雷锋活动50周年,记者就两部作品编创情况,采访了总政办公厅编研室领导。

  问:编创文献电视片《永远的雷锋》和图书《雷锋传略》,最初的动因是什么?

  答: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早在2011年初,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研究雷锋史料,着手开始编创文献电视片《永远的雷锋》拍摄脚本。我们考虑,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兴国之魂”,传播和弘扬雷锋精神就必须从提高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凝聚广大民众意志和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谋篇,聚焦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来筹划,在融入贯穿、加强引导上下功夫,创作出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作品。在这种思想认识驱动下,我们加快编创步伐,及时启动立项和组织拍摄工作,在2012年8月初创作完成并于8月15日雷锋殉职50周年之际,在CCTV-7首播。在电视片拍摄制作的同时,还深入挖掘雷锋照片背后鲜为人知故事,采用官兵喜闻乐见形式,运用平实质朴手法,组织编撰《雷锋传略》一书,于2012年9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与文献电视片互为烘托补充,深切缅怀雷锋、感念雷锋,唤起人们对雷锋精神、对人生意义新的解读和思考。

  问:目前,有关雷锋的各类图书、影视作品有很多。从主题和内容方面来说,电视片《永远的雷锋》和图书《雷锋传略》试图给观众和读者带来什么?

  答:从内容方面来看,两部作品集中回答了三个重大现实问题。一是,回答了当下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某些质疑。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告别革命、躲避崇高、颠覆经典、怀疑先进错误观念,甚至对雷锋真实性的怀疑,作品通过真实史料和对雷锋生前领导、同事等相关当事人的采访,回顾了雷锋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证明了雷锋这个先进人物是客观存在的,说明了雷锋精神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二是,回答了解放军作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是怎么来的。雷锋是军队这所大学校培养出来的先进典型,学雷锋活动首先从部队抓起,从部队推向全社会。这就让观众和读者领会到先进军事文化对塑造、提升和强健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以及人民军队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三是,回答了学雷锋是不是人民内心呼唤,能不能持久深入开展下去。两部作品通过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学雷锋先进典型,特别是当前我们身边处处演绎着浓情大爱的“最美”事迹,证明了雷锋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永远不会过时。学习雷锋不仅过去需要,现在和将来仍然需要,并且人人可学、处处可为。

  问:电视片《永远的雷锋》和图书《雷锋传略》是发掘红色历史资源,以史服务中心、资政育人的有益尝试,无疑需要全面、深入、权威的历史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为基础。请问在这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答:这涉及到如何对雷锋史料进行深度挖掘的问题。我们主要是做了3个方面工作,同时也经历了3个层面的创作体验。一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在雷锋史料搜集整理阶段,我们走遍湖南、辽宁等15个省的相关档案馆、博物馆和影视制作机构。对雷锋当年学友、朋友、工友、战友以及他所帮助过的人进行采访,留下了200多小时宝贵的高清纪录片素材和大量采访笔记。对已公开出版的400多种雷锋书籍一网打尽、了熟于心,其中包括以收集雷锋日记、雷锋照片为主的史料类图书,以汇编雷锋同事、战友和雷锋照片主要拍摄者回忆文章的回忆类文献,从理论层面解读雷锋精神的论述类著述,用纪实文学等形式描述雷锋的文学类作品等。二是“埋头苦研前人卷,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感到,与雷锋有关的史料和资料名目繁多,必须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考证,特别是对那些随着时光流逝,容易引起当今人们误读、误解甚至是猜疑、质疑的雷锋历史“迷点”,我们下了极大功夫进行了深入客观解读,编创工作也就成了一次抢救“雷锋史”的艰辛劳动。通过深入发掘研究不同种类的权威史料,并采访了黄菊芳、赵阳城、王佩玲、易秀珍、乔安山、季增、张峻等当事人,力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三是“走进雷锋内心界,一条红线是本根”。在深入发掘雷锋史实、用时间之线串联起这些历史记忆“珍珠”时,我们内心深处也逐步出现了一根暗合的明朗的“红线”,那就是雷锋精神的本源——“爱”。因为旧社会无情地褫夺了他的爱,新社会却慷慨地让他得到了爱。雷锋发誓要把自己在旧社会里所有失去的爱都补偿回来。感恩与报恩就成了雷锋生命的主题。这根“红线”与雷锋的基本史实相互吻合着、相互印证着,让我们只要用简约的表现手法就能采撷到雷锋最为精彩的人生片段,将最能展现雷锋伟大精神的历史切面,洗去铅华摆到观众和读者面前。

  问:电视片《永远的雷锋》和图书《雷锋传略》中有一些雷锋鲜为人知、首次披露的细节故事,能否举一两个例子?

  答:在两部作品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雷锋的童年是在旧社会度过的,悲惨的家道到底给他幼小心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雷锋从小学毕业参加工作到殉职的6年中,共换过7次工作,他为什么会频频“跳槽”?雷锋在待遇优厚的“央企”——鞍钢事业蒸蒸日上、前途无量的时候,为什么会义无反顾选择了参军入伍?面对参军道路上的曲曲折折,是什么机缘让这位身高只有1.54米的小个子最终圆了参军梦?在部队,面对一些战友对自己“争风头、好表现、图虚名”的议论,雷锋是如何保持冲天干劲和惊人韧劲建功军营的?雷锋为什么拍摄了那么多照片?这些照片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雷锋生前为什么能在大江南北、千里之外拥趸那样多的“粉丝”?雷锋和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交往和交流?雷锋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荣膺基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究竟有哪些领导人曾经为这位共和国战士题词?另外,作品还探入了雷锋的情感世界,客观讲述了他和女友的交往情况,甚至寻绎出了雷锋的“爱情独白”。以上这些都填补了雷锋研究领域的空白。(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