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球行:德国闪击波兰违背孙子“不战”思想
中新网柏林3月6日电 题:德国闪击波兰违背孙子“不战”思想
记者 韩胜宝
“德国闪击波兰,不是真正运用孙子的“出奇不意”的谋略,而是受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影响”。 德国孙子研究学者认为,与孙子重视谋略、崇尚和平的战争观截然不同,克劳塞维茨强调武力、崇尚暴力,这种区别在《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在德国闪击波兰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他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统帅部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争。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几分钟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白色闪电”划向波兰。顷刻间,波兰人遭受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
波军对德军“闪击战”毫无准备,猝不及防。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用坦克炮和机枪毫不留情地向波军扫射,用履带碾压波兰骑兵,进行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波军全军覆没,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亡国了。
波兰军队骑兵手持长矛和利剑与德国坦克作战,战马的血肉之躯与坦克的钢铁之身的碰撞。瑞士著名谋略学家、孙子研究学者胜雅律表示,这一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昭示了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经典警句,跨越千年时空,仍颠扑不破。只有具备制胜的力量,才能有效地遏制战争。
德国学者称,德军首次在波兰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固然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应当看到,这场“闪击战”标志着德国正式拉开了侵略战争的序幕,而波兰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以亡国为代价,这是不值得津津乐道的。
孙子说的好,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正义的“闪击战”,战术再高超也不能百战百胜。德国学者举例说,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突然袭击,妄想在3个月内征服苏联。最终苏军攻克柏林,第三帝国宣告灭亡。
德国孙子研究学者吕福克认为,欧洲史学家都冠以“闪电战”的成功范例,德国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战法并引以为豪。只是,历史上对于德国占领波兰的过程的描述,往往倾向于德国人的成功,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种完全靠武力征服、血腥屠杀的西方兵法,违背了孙子主张“不战”、“慎战”、倡导和平的思想,这应该看成是德国人的耻辱,最终被历史所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