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驻日美军“鱼鹰”低飞 沿途民众惊恐不已(图)

2013年03月07日 08:3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驻日美军邀请日本媒体乘坐“鱼鹰”,以便造势
驻日美军邀请日本媒体乘坐“鱼鹰”,以便造势

  被形容为“移动火药桶”的美国“鱼鹰”倾斜旋转翼运输机6日首次在日本本土展开低空飞行训练,让沿途日本多地民众惊恐不已。尤其是美军突然改变飞行路线,让毫无准备的日本地方政府和民众怨声载道,所到之处如临大敌。

  据日本《每日新闻》6日报道,6日中午12时10分左右,驻日美军的3架“鱼鹰”运输机从冲绳普天间机场起飞,经过日本和歌山县、爱媛县、高知县等,大约下午3时40分左右到达位于日本山口县的美军岩国基地降落。由于事前日本防卫省和美军沟通仓促,防卫省未能向相关地方政府提供美军飞行训练的详细情况,使日本地方政府无法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以及民众情绪安抚工作。当“鱼鹰”运输机在相关地区上空出现时,一度引发当地民众的恐慌。日本相关地方政府所做的应对工作就是预估“鱼鹰”飞行可能经过的区域,派人在那里等候和监视上空。日本媒体6日也忙做一团,电视台不时插播“鱼鹰”最新到达地区的情况,一切如临大敌。

  日本媒体几乎都将这次“鱼鹰”引起的恐慌归结于美军和防卫省的协调问题。美军4日才突然通知日本防卫省,驻日美海军陆战队定于6日至8日在日本本土实施“鱼鹰”运输机的低空飞行训练,飞行路线为“由冲绳普天间机场起飞至日本九州”的“黄色航线”。日本防卫省连忙告知相关地方政府做好准备。但防卫省5日又紧急通知美军,陆上自卫队将于7日、8日在大分县的日出生台演习场进行迫击炮射击训练,而该基地靠近“鱼鹰”飞行路线。为此驻日美军临时决定将飞行路线改为经过日本和歌山县和四国山区上空的“橙色航线”。

  按照美国的宣传,“鱼鹰”运输机既有直升机垂直起降的特性,又能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快速飞行,因此是“提高美国在亚太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工具”。但“鱼鹰”为实现这种功能,不但机械结构复杂,而且旋翼转换方向时操纵性欠佳,曾多次发生事故,被讽刺为“移动火药桶”。“鱼鹰”恶劣的安全记录让人口稠密的日本担心,一旦发生坠毁事故,将导致地面出现严重伤亡。去年“鱼鹰”进驻日本时,就遭到日本民众强烈反对。为此日美去年就“鱼鹰”的飞行安全达成“仅限在美军设施上空采用垂直起降模式”等限制协议。

  日本地方政府和民众都对于美军这次飞行训练怨声载道。6日在美军驻日岩国基地附近,当地市民举行了抗议活动;日本和歌山县地方报纸《纪伊民报》6日报道称,日本和歌山县知事仁坂吉伸对媒体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他表示:“我并不是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只是为什么要在和歌山县上空飞行?一点解释都没有。不仅是‘鱼鹰’,一切飞行训练都应当给一个解释!”而岩国政府则表示将确认美军是否违反协议,一旦发现有违反嫌疑的话将向中央政府进行质询。

  据悉,这3架“鱼鹰”从冲绳普天间机场飞往岩国基地之后,接下来还将进行为期3天的飞行训练,并且有夜间训练。日本《每日新闻》6日称,当天“鱼鹰”的飞行是美军首次在日本本土的训练,接下来还将进行夜间飞行训练,飞行高度的规定是白天150米以上、夜间300米以上。《纪伊民报》6日称,日本相关地方民众听说“鱼鹰”还要夜间飞行,不安情绪进一步增高。日本富士电视台6日评论称,此次美方在没有和飞行经过地区的各政府提前协商的情况下,临到起飞前才通知原有路线由飞往九州改为飞往四国,这更让日本民众不信任“鱼鹰”运输机。此外报道还说,“鱼鹰”运输机夜间飞行的噪音也可能骚扰当地居民。

  另据共同社6日报道,当天海上自卫队最新的“瑞龙”号潜艇在神户市兵库区的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举行交付仪式。报道称,截至当天,海上自卫队使用的潜艇达到16艘。“瑞龙”号排水量达2950吨,全长84米,可载65人。它采用“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AIP系统)”,可长时间在水下航行。据称,该潜艇总造价约为510亿日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将部署在横须贺基地,负责警戒监视等任务。 (李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