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球行:德国人应用中国兵学思想反思“二战”
中新网柏林3月7日电 题:德国人应用中国兵学思想反思“二战”
记者 韩胜宝
柏林“恐怖之地文献中心”、“恐怖刑场博物馆”、“欧洲被杀害犹太人纪念碑”先后对外开放,专门揭露纳粹的种种暴行。在德国境内还有二战战场遗址、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及苏联红军、西方盟军纪念碑和墓碑。每年德国领导人都会出席在这些地方举行的纪念活动,提醒德国人不要忘记和忽视纳粹犯下的罪行。
而希特勒及其党羽在德国成为永久骂名,德国领土上没有他们的坟墓,也没有他们的任何纪念物。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
1946年10月,德国导演沃尔夫冈·施陶特斯执导的影片《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上映。该片首次反映了德军在苏德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二战被一代代电影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而德国电影人更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二战进行诚恳的反思,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
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德国之声网站发表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德国坚定地承担了历史责任,才赢得了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战后60年来,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到了民族的灵魂。从学龄儿童到政治领袖,德国上下已经完成了深层意义的民族救赎。
记者在柏林“恐怖之地文献中心”留言本上看到,许多德国民众写下了“战争是魔鬼,和平是天使”、“和平万岁”的留言。一位德国学者写道“二战前,德国人狂热崇拜《战争论》;二战后,德国人开始信奉《孙子兵法》”。
德国二战及孙子研究学者表示,二战前,德国人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礼膜拜,信奉武力征服,信奉血腥暴力,信奉战争解决一切问题,对中国2500年前的孙子不屑一顾;二战后,对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兵学思想开始重视,并用以反思二战。联邦德国国防部长韦尔纳博士1977年在与记者谈话时,曾引用了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的话,并说:“很可惜,在西方许多人不熟悉这一点”。
战争暴力和灾难不可避免,但战争暴力和灾难应不应该减少和降低、能不能减少和降低,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时代,都面临这个重大问题。德国学者比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最为推崇的、也是他提出的最著名的命题。尽量避免战争,因为战争充满风险和灾难,最大的风险是失败,最大的灾难是亡国。而克劳塞维茨不赞成减少暴力,他得出结论:“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从而为导致暴力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德国学者称,从19世纪到20世纪,德国名将普遍受西方兵家思想的影响,大多是《战争论》的忠实读者,希特勒深受其影响成为“战争狂人”,妄图征服整个世界,最终以彻底失败并给德国乃至欧洲带来深重灾难而告终。而21世纪的战争将受以孙子为代表的东方兵学思想的影响,主张“慎战”、“非战”,崇尚和平、和谐是《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这也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