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总设计师:设计制造属于中国人的新机型
原题: 设计制造更多“中国籍”新机型——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一飞院总设计师唐长红
过去一年中国航空工业的突飞猛进引起了社会广泛瞩目。短时间内如何能够实现这么大的突破,未来的中国航空科技又将走向何方?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两会”期间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一飞院总设计师唐长红。
记者:中国科技要实现跨越,重大科技工程的成功是最重要的标志。大型工程、重大项目的研发需要很长的周期和多方协作。作为飞机总设计师,您对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有哪些体会?
唐长红:我们国家在实施重大工程时有很多优势,这是国家制度的天然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间取得很大突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我们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主持过两个飞机型号的研制,参与完成了各项重大科技突破,这些成绩背后都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辛勤劳动。大家有不服输的精神,有必胜的信念、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在实施重大工程时也存在弱点和不足,需要发展和完善,比如说科技创新水平和工业基础需要提升。
记者:要促进航空科技发展、快速提升航空科技水平还需要哪些支持?
唐长红:飞机这类高技术产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技术的进步,是世界各国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航空工业不仅仅是造一两架飞机,更重要的是科技进步和工业能力的体现。一型大型飞机的研制,可能会直接带动成千家企业的技术进步。所有参与研制的企业实现了技术进步,才能确保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
航空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工业技术进步。目前,我们国家在航空材料、航空发动机、基础元器件等多个领域都需要寻求突破。
新中国航空工业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侧重空军国防意义的,还不是国家层面的航空工业。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的深化,中国航空工业应当作为战略性的产业来发展。发展航空装备应该成为国家战略。我们希望通过大型工程、重大项目的拉动,提升我们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我们希望航空科技的进步能够带动与其相关领域的提升,实现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飞跃和工业基础的提升。
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将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我的目标是设计制造属于中国人的新机型。(焦静波 马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专题:2013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