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毛泽东苏区秘书古柏牺牲真相 23年后方雪恨(2)
秘抵鸳鸯坑 夜访埋隐患
奔波了五六天,古柏一行于2月底秘密来到了上坪鸳鸯坑。
鸳鸯坑,地处赣粤两省交界处,距赣南寻乌中和墟及龙川上坪街均30余华里,属上坪区上青坑乡辖区内的一个偏僻林区,是粤赣两省“三不管”地带。这里重山叠嶂,修竹林立,是附近青云、青化等村民制造土纸的传统场所。
在鸳鸯坑半山腰,有几栋简易的竹草棚,这是纸厂工人的住所。在一栋竹棚里,古柏见到了先行到达的几位游击队战士。虽分隔时间仅有几天,但战友异地相逢,大家仍有隔世相见之感。
在纸棚,古柏见到了五兴龙游击队队长刘国洲及队员刘邦开。刘国洲、刘邦开均是龙川人,在前不久的一次战斗中被打散。鸳鸯坑曾是粤赣边区挺进大队第一支队活动的秘密据点之一,他俩到此寻找队伍,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了从中央苏区来的红军,心情异常兴奋。
古柏住下后,立即派人秘密打听龙川地下党组织和五兴龙游击队失散人员的下落,并向刘国洲、刘邦开询问了解周边情况。
经了解,距鸳鸯坑最近的是青云、青化村,两地大约只有五六华里。这些村的村民世代为耕。有本钱的大户人家,雇请三五个师傅,在鸳鸯坑附近大竹山里制简易土纸,所产土纸全部靠人力肩挑到上坪墟去卖。
他们还介绍道,鸳鸯坑附近的青云、青化村,群众居住分散,姓氏观念较强。但这里群众革命基础较好,一些青年不满村霸地主的巧取豪夺,曾暗暗资助五兴龙游击队在附近开展活动。有些群众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支持过县乡的农民运动,仅青化村就有五六人参加过古柏早年在寻乌领导发动的“三二五”暴动。由于这里距中央苏区较近,许多有志青年投奔赣南当红军。
古柏听后,十分高兴。但为安全起见,古柏不敢暴露身份,并嘱咐队员们叫他“柏花”。见大家都信赖自己,古柏决定留下来,与队员们一起,先在这里稳住脚跟,再待机行动。
一天晚上,古柏与刘邦开、刘亚伏两位队员到山背一个叫赤米畲的纸厂做工友的思想发动工作,也想趁机在那里洗个热水澡。
赤米畲纸厂距鸳鸯坑约一二华里路程,居住条件一样简陋。纸厂只有一个约莫30岁出头的工人在纸棚里守厂,其他几个师傅家里临时有事回家去了。
见来了三个陌生人,这位工人手足无措,感到有点紧张。“师傅莫怕,我们是路过的,今晚来你这里借地方冲个凉(洗澡)!”古柏用寻乌客家话向对方打招呼。
刘邦开也赶紧解释:“我是五兴龙游击大队的,我也是龙川人。”听对方说是龙川同乡,这位工人才放松下来,赶忙让坐。经过交谈得知,这位工人叫王应湖,是附近青化村民,平时在家耕田,农闲时被纸厂东家雇来做杂工。
在古柏的示意下,刘邦开趁机对王应湖进行革命教育。他说:“跟厂里师傅们说,大家不要怕,红军和游击队是为穷人做事的。”
见古柏、刘邦开腰佩手枪,王应湖两眼发亮,十分羡慕。刘邦开见状,卸下自己的驳壳枪,教王应湖怎样上弹、瞄准、开枪。
王应湖拿着枪,爱不释手,问这问那,打消了对古柏等人的疑虑,与刚见面时的神情判若两人。
古柏因势利导,对王应湖说:“只要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拿起枪杆子,与地主老财和反动派斗,穷人就有好日子过!”
王应湖频频点头,试探性地问刘邦开:“你的枪能借我用几天吗?”
刘邦开赶忙说:“这支枪是红军游击队的,不是我私人的。只要大家会使用,今后就会有办法!”
不知不觉,已近深夜。古柏一行辞别时,王应湖提灯热情送行,并一直坚持把古柏一行3人送回鸳鸯坑纸厂住地后才返回。谁也未曾料到,就是因为这次夜晚探访,成为鸳鸯坑红军游击队灭顶之灾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