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先进鹰眼”预警机或2014年底实现作战能力
新闻提示
最近,外媒报道,E-2D“先进鹰眼”预警机将进入初始作战试验和评估阶段,美海军希望其于2014年底实现初始作战能力。美国海军总共需要75架E- 2D,保证现有4机“鹰眼”中队全部变为5机中队。
该型预警机为舰载型,由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主要用于航母编队防空预警和空战引导指挥,也适用于执行陆基飞行任务,被誉为“超越地平线的眼睛”。
从日前媒体公开展示的图片上看,E-2D预警机在外形上与美国海军的E-2C“鹰眼”预警机几乎完全一样。这种被称为“先进鹰眼”的预警机,先进在哪里呢?
全新的“战术座舱”
E-2D采用了全新的玻璃座舱,它与E-2C座舱直观区别在于新增了3个17英寸战术多功能彩色显示器。这些显示器既可显示飞行参数,也可以显示空中战术图像,为飞行员提供空中态势感知。
这一变化使得两名飞行员中的一人在飞行任务较轻的时候,还能够担任第四任务系统操作员,有效减轻其他机组人员的工作负荷。这也使得传统的驾驶舱变成了全新的“战术座舱”。
此外,随着数据链带宽的增加,地面人员或航母上的人员也能够“加入”机组工作,成为第五甚至第六名虚拟操作员,以充分发挥E-2D预警机的指挥控制效能。
独特的探测模式
E-2D预警机采用组合探测模式。
与E-2C的单一雷达扫描相比,E-2D组合扫描不但能够进行360°的全空域扫描,又能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进行重点观察。E-2D的组合扫描雷达完全能够满足美国海军无缝隙覆盖的空域要求。
E-2D的电扫描雷达还能与F/A-18E/F战斗机的雷达以及“宙斯盾”战舰的相控阵雷达组合协同工作。E-2D对导弹的探测距离具有战术意义,这意味着在舰艇受到导弹威胁前战斗机可以有时间攻击它们。
强大的网络能力
E-2D本身是作为网络中心战的一部分发展的,因此,在研制之初,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作战网络的链接。其中,核心问题是如何接收来自各种分立传感器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验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数据融合,从而生成一幅完整的战术图像,直接呈现在使用者眼前的屏幕上。使用者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展开作战行动。
目前美国海军正在利用一架经过网络化改造的E-2C飞机进行信息传输试验,验证通过“平台到平台”的通信方式将自身战术数据传递给其他作战平台的能力。可以想像,当E-2D解决这些问题后,它也将完成从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远距离预警到承担整个战场指挥与控制任务角色的转变。
更远的探测能力
E-2D采用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UHF波段AY-9雷达,配用ADS-18型天线罩。APY-9雷达的信号增益已经比目前E-2C提高了20分贝,这将使新型雷达探测空域范围增大300%,也意味着雷达对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根据目前披露的数字,该雷达对于战斗机大小的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约为300海里。
新型雷达的基本原理是接收到包含目标信号和地面杂波的回波信号后,对前后接收到的回波脉冲进行比对、分析,由于静止目标的脉冲前后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将其识别出来,从雷达图像中去除,保留下运动目标的信号,使得雷达具备较强的低空以及地面、海面目标探测能力。据E-2D项目负责人透露,新型雷达能够探测运动速度低于50千米/小时的地面目标。
增加空中加油能力
军事分析家预测,一旦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进入态势险恶的环境,如霍尔木兹海峡等,那里舰队距离海岸很可能不到100英里,完全处于反舰巡航导弹的射程之内,舰载预警机将不得不24小时保持警戒,以免航母战斗群遭到攻击。
目前,E-2D的滞空时间约为4.5~5个小时,要实现24小时执勤,一种方法是将每艘航空母舰上的4机中队变为5机中队,另一种方式就是为预警机增加空中加油能力。目前美国海军已经通过试验模拟了使用KC-130或F/A-18为E-2D加油时的空气动力环境。试验中使用了一根从E-2D座舱顶部中间伸出的直受油探管。
开放式电子体系
E-2D采用开放式电子体系结构,能快速更换设备,应用最新技术。目前,E-2D使用了很多E-2C的软件,并新增了200万行新代码。诺格公司建议,未来应确保每18~24个月为E-2D进行一次升级。在升级期间,E-2D的硬件和软件将随着先进技术的嵌入得以更新,升级将带来许多新的提高,如改进的战斗识别、多谱段融合、平台到平台通信的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
可维护性提高
与E-2C相比,E-2D在可维护性方面的进步非常明显,平均故障率大幅降低。平均维修时间,美国海军的需求是3.98小时,E-2D已经下降到了2.28小时。可维护性提高,使得航母编队原先保障4机中队的维护人员现在能够保障5机中队的行动。(胡宝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