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集团欲重振贵州三线军工企业
重振三线军工企业 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贵航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楚海涛
贵州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不但有飞机制造企业,还有航空发动机企业和一大批的专业化厂家和配套企业,贵州航空厂所曾提供了我们二代主战飞机的所有发动机,保卫国家领空30年。在工业基础落后的大西南贵州山区,仅仅依靠省内的配套也足以研制生产出先进的战机。这一切都是老一辈航空人献身三线建设、新一辈航空人发扬三线精神的结果。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重振三线军工企业、助力贵州区域经济发展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贵航董事长、总经理楚海涛。
记者:当年的三线建设给贵州留下了什么?
楚海涛:在三线建设之前,贵州基本上谈不上现代工业。贵州三线军工企业包括航天、电子系统的在内,全部企业的年产值曾一度占据贵州全省总产值的38%。贵州航空企业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主力军之一,研制生产过涡喷13、歼教7等大量二代主战航空装备,保卫国家领空几十年。如今在贵州还有5万余名航空工业职工,数十家企业分布于贵阳、平坝、安顺、遵义等地,依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极大地带动了区域内的各类配套企业、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企业发展。我个人此次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也显示了航空工业在贵州的地位。
记者:贵州三线军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为什么要重提振兴三线军工企业?
楚海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心的转移,贵州三线企业发展变得缓慢。大部分三线军工企业也尝试过军转民,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企业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产品研发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而且由于交通和信息闭塞,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远远高于同类企业,竞争力不强。这些直接的结果就是贵州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造成目前大多以零部件制造、配套省外企业为主。
发展好三线军工企业,不仅仅是对老一辈三线军工人的敬意,更是对国家前后近20年投入负责,对企业职工和家属负责,也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虽然一些三线军工企业近年来持续迁往大中城市,但大部分还是在原地继续发展,国家过去在三线地区建设起来的基础不应该被放弃。三线军工过去曾经以三线精神为支柱,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过辉煌,现在只要有机会更有可能创造新的传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军队和国防建设,很多三线军工企业现在都还承担很多重要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安全形势,发展三线军工企业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记者:要发展好贵州航空工业需要哪些支持?未来有什么样的机遇呢?
楚海涛:这次“两会”,我将结合贵州航空工业现状与其他航空界代表委员一起,联合地方和企业相关代表,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关注三线军工企业发展,关注航空工业在贵州的发展,并给予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贵州近年来的发展也比较快,尤其自去年《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出台后,贵州安顺一线发展变化很快。文件用很大篇幅提到了贵安新区建设,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重点关注了航空工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这个规划,航空工业在贵州的大部分企业也都分布在这一区域。贵州航空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也必将会对贵州的经济发展起到强力助推作用。(焦静波 马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