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不愿为日本与中国冲突 日必须正视邻国
2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美国,对于安倍此行的成果舆论褒贬不一。曾被派驻日本、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的法国退休外交官陈有容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自身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应认识到,美国并不愿意因为日本与中国发生冲突。他指出,日本应正视历史问题,重新寻找自身定位,否则将不会被地区重新接受。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3日发表陈有容的分析文章称,整体来说,美日双方对彼此在亚洲所准备扮演的角色(和期待对方扮演的角色)似乎有认知上的差异。美国人准备谨慎地同中国打交道,因此对日本新政府的鹰派立场可能带来的麻烦有所担忧。
一方面,奥巴马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看到日本在四年里换了四个首相,因此似乎对安倍能够担任首相多久,和是否能够同他进行认真的讨论,态度有所保留。此外,在安倍访问美国前夕,一份提呈给美国国会的报告指出,来访的安倍是个“鹰派”人物,他所持有的民族主义和修正主义立场,可能触怒日本邻国,让已经一触即发的东北亚局面更加动荡。
陈有容说,美国在同“日益强硬和不可或缺”的中国交往时,必须保持微妙的平衡。美国担心安倍公开的鹰派态度,可能让美国卷入同中国的武装冲突,这使得奥巴马在同安倍会谈时,可能感觉如履薄冰。
另一方面,安倍希望重建密切的美日同盟关系,并在日本同中国僵持不下之际取得美国承诺坚定的支持。不过,他指出,在这课题上,奥巴马让日本人失望了,因为在会谈中,奥巴马几乎没有什么提到中国。在安倍动身前往美国前,华盛顿已非正式通知日本政府,奥巴马更关注的是缓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不是日本可以对中国多强硬。
陈有容表示,一些分析家还是感觉到美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他们尝试让日本民众认识到,美国这个盟友在维护日本利益上,最终可能采取更有选择性的做法。他们认为,日本现在面临两个困难的抉择:一是自行决定国防事务;二是“尝试”回归亚洲并与中国维持更密切关系。
文章称,第一个选择意味着发展核武器。这将让民族主义者感到雀跃,但却是日本选民甚至美国所不能接受的。它也将引发另外一个问题,即对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来说,要多少国防预算才足够抗衡一个有13亿人口的富裕国家? 而第二个选择日益得到商界领袖的认同,如果反中国情绪慢慢平息,长期来说也比较可行。
陈有容指出,在日本同中国存在长期纠纷,并最需要美国支持之际,日本却发现美国的力量和影响力越来越不可靠,自己身处十字路口,必须开始探讨一个没有模式可以追随的前景,并在快速改变的世界中寻求自身的定位。这无可避免地让日本必须正视其亚洲邻国。陈有容还写道,日本如果要被区域重新接受,就必须认识到它不能继续回避同这些国家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周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