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方与俄谈判立场强硬 赢军售拉锯战
外媒称,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系统一名消息人士3月25日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两国并没有签署有关俄方向中方出售现代化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的协议。
据俄塔社3月25日报道,这名消息人士是在评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有关报道时说这番话的。他还强调:“习近平访俄期间,(双方)根本就没有提起有关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问题。”
中国央视报道,习近平访俄前,中俄双方签订有关协议,俄方将向中国出售24架苏—35战机,并同中国合作建造4艘“拉达”级AIP潜艇。
俄罗斯《独立报》3月26日刊文称,关于订立向中国出售战机合同的谈判早就在进行。作为结果,今年1月中俄签署对华出售苏—35战机的政府间协议。之后开始就合同的拟订进行磋商。2月份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维亚切斯拉夫·济尔卡尔恩已向记者通报此事。而且当时他还强调,并非许可生产合同,而是成品供应合同,也就是说,中国得到的将是成品飞机。俄方应该在2015年后开始向中国交付飞机。
报道指出,俄向中国出售战机和潜艇一事正在演变为一起争议。而且总体上看,争议的主要对象在于能否向中国转让技术及在中国企业直接进行生产。如果不能在中国直接进行生产,北京通常会拒绝购买现代化技术产品。
报道称,据悉,中国确实希望尽可能少买俄罗斯的军用技术成品。中国的主要兴趣是进口并掌握俄罗斯的最新技术。正因如此,中国人把购买苏—35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从48架减为24架。去年11月双方已就购买数量达成一致。
俄新社3月25日报道称,苏—35合同若能最终订立,将成为该型战机的首个出口合同。对华军售将开一个头,使今后苏—35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变得容易。潜艇销售意义同样重大。
首先,将卖给中国的不是“拉达”级本身(代号677型常规潜艇),而是其出口型“阿穆尔”级。实际上,这还不是成品潜艇,买家将对技术外观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并为从概念到设计再到船坞成品的整个流程付款。因此,中国的订单极其重要,因为这也有助完善供应给俄海军的潜艇。
报道称,中国在围绕进口苏—35数量的漫长谈判中立场之强硬令人印象深刻。先是从会场外传来俄方希望供应不少于70至75架,中国则只想要10至12架的消息。一年前俄方提议变成了48架,同时这个数字被认为是底线。如今供应量又减半。中国至少在表面上赢得了这轮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