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原中国海军将领:研究郑和对建海洋强国意义重大(3)

2013年03月28日 08:39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九、旅游界。

  全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对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人民福利都有贡献。如何以郑和品牌推动海洋旅游,促进水上休闲与体育运动,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新加坡一家旅游公司慕名郑和的历史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中国订造了仿古游船,命名为“郑和将军”号,组织新加坡海湾的日游和夜游活动,每次可载200余位宾客。因游众兴旺,每天安排多个航行班次,后来连续增造仿古游船共4艘,还分别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海湾上开设了分号,既繁荣了旅游经济,又推动了文化友好交往,不少游客竟是大陆同胞和海外中国侨胞。

  类似的仿古游船,上世纪在中国仿造过3艘,分别在大连、青岛和厦门,以“大福”等名称来命名,但营运却不很平衡。除厦门一艘船坚持航游外,其他两艘已下落不明,令人扼腕。本世纪以来,广州珠江的“南海神”号、浙江舟山的“不肯去观音”号和海南三亚的“海洋长城”号游船,也都是以仿古建筑与传统舟船紧密结合的创造,而且都注意与海洋文化紧密结合,对当地旅游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中外经验、教训,值得作为深入开展旅游与弘扬郑和等海洋文化的调查研究与市场开拓的课题。

  十、民族、宗教界。

  郑和在历史上对民族和宗教的兼容,著称于世。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和亚洲佛教领域都饱受赞誉。这项郑和传统精神在我国云南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支持。我国民族、宗教界是否也值得探讨,可否作为深化、广化郑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十一、地方政府界。

  郑和研究与纪念活动,在郑和出生地云南昆明,郑和下西洋决策地江苏南京,郑和船队起锚地江苏太仓,下西洋开洋地福建长乐和曾长期有重要活动的北京等,都受到当地政府相当的重视,有关活动各有特色。云南、江苏、北京有省级的郑和研究会,也有学术专刊,唯有福建,只有县级市的长乐郑和研究会,并且学术刊物较小,内容不多,影响不大。就郑和下西洋历史遗迹而言,以上各地均有发现和保护,但却以福建长乐最为丰富,而北京对永乐帝陵、郑村霸之役、三不老胡同旧址及郑和后裔等遗址与人物,拟缺乏专题挖掘研究。

  在发挥郑和文化遗产作用,推动旅游和地方经济产业的工作方面,江苏太仓仅仅是县级市,却做得最为出色;云南也善于向伊斯兰世界开展活动;而在北京、福建均未将郑和文化纳入,并形成专门品牌。特别是福州,作为中国“海上丝路”的名港,以郑和下西洋时期为极盛。当前,在文化旅游中竟长期只提“闽江温泉”、 “马尾船政”、“寿山石印”等,而未着力开发郑和七下西洋的出洋历史遗迹和文化。这是否与当地学界研究宣传、汇报不够有关?据闻,有的人士仍以郑和是太监而不以为意,或以郑和非本地人士而见外,更令人深以为怪,未知确否?!联系想到明清两朝五百多年对琉球册封也始发与福州,此史事与中日关系密切,也是海洋历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未知福建省、福州市政府持何方针,同样令人拭目以待。

  2013年3月8日《中国海洋报》一版发表一篇《繁荣海洋文化,建设海洋强国》的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文章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建设海洋强国的客观要求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海洋文化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还没有形成主题学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海洋文化产业远未形成规模和市场;研究与建设、形式与内容、继承与创新等关系还要进一步认识和厘清;海洋文化研究、建设和产业发展尚缺乏统一规划和政策。”文章提出“值得欣慰的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战略为海洋文化发展繁荣创造了一个大气候,促使我们应对这个大气候,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更好地推动海洋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思考和行动。一是要从建设海洋强国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认识海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海洋文化建设纳入海洋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二是要积极培育海洋文化产业市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海洋文化产业,不断壮大规模,提高专业化水平;三是要推动设立海洋人文学科,形成海洋文化教育和理论体系。加强对海洋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保护,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创新,赋予海洋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四是要坚持群专结合、国家和地方配合的方针,形成发展海洋文化的合力。”

  联系上述4条建议,我们认为是可行的,都是切中要害的。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参加郑和下西洋的纪念与研究活动已经有十几年了,各地方、各系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进一步深化与广化郑和研究的任务也放在我们面前,促使我们大家思考。谨以此文与大家讨论,欢迎批评指正。(原海军装备部部长 郑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