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四代人义守红军墓:老人目睹惨烈战事
79年前,一个姓郑的男孩与乡亲们安葬了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此后,守护红军墓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2002年,洪学智将军为郑家守护的红军墓题写了碑名。
3月,桃花盛开的时节,记者来到金寨长岭乡乌凤沟,几座红军烈士墓坐落在山坡上,郑家老屋则在不远的沟底向阳处。英烈墓与老屋已相守相望70多年了。60多岁的郑以清老人倚在门前对记者说:“清明又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都要给英烈们扫墓,修坟头,砍杂草,烧纸钱。父亲去世前,他带着我们来,现在我带着儿孙们来。 ”
79年前的乌凤沟曾经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 1934年12月3日凌晨,红25军82师共800多人向根据地进发,当行至乌凤沟时,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当时仅200多人突围,其余将士全部壮烈牺牲,82师师长周世觉阵亡。
郑以清的爷爷郑长林那时年仅13岁,亲眼目睹了战事的惨烈。郑长林和山民们在夜色里偷偷挖了几个坑,将烈士遗体分别掩埋在乌凤沟的几处山坡上。从那以后,郑家人和红军墓结了缘。从第一代守墓人郑长林,到第二代守墓人郑学才,然后是郑以清和郑为栋,四代人与红军墓相守相望。
郑以清告诉记者,爷爷去世前,交代郑学才不要忘了红军墓。解放后,郑学才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将大大小小20多个烈士坟堆砌成了现在的简易石头墓。郑学才72岁那年,孙子郑为栋把他接到山下的自己家中,想让老人享享福,但老人又悄悄回到山上老屋,说放心不下烈士墓。 2003年,郑学才老人去世,儿子郑以清正式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2002年,回乡省亲的洪学智将军得知了郑家为红军义务守墓几十载的事迹,提笔为乌凤沟的红军墓写下“红军烈士墓”的碑名。
郑以清的儿子郑为栋几年前自费修了一条从山下通往山上的石子路,一来回老屋方便,二来也是为前来瞻仰的人提供方便。郑为栋说,现在乌凤沟的红军墓已广为人知,经常有人自发前来祭拜。 2007年,这里被金寨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去年也批准了一个项目,在此建造一个红军烈士陵园。“我父亲郑以清年岁不小了,他现在是专职守墓人,将来我也要接着守下去。 ”郑为栋说。(张大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