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故宫”再征钓鱼岛归属铁证
面向全球征集藏品 展示人类海洋文明
“蓝色故宫”再征钓鱼岛归属铁证
图为反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的文献——陈侃《使琉球录》(1534年)。张 浩摄(中新社发)
有着“蓝色故宫”之称的我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海洋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日前在天津宣布,面向海内外征集藏品。其中,将重点收集民间关于钓鱼岛的文物史料。
海洋大国改变无馆历史
2011年获准建设的国家海洋博物馆由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管,坐落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定位是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国际一流的海洋自然和文化遗产保存、展示和研究中心。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博物馆占地面积30公顷,建筑面积暂按8万平方米控制,基本建设投资为人民币17.17亿元,是我国首座以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公益性博物馆。
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裴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故宫是中国传统文明的象征,而建成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也将是对中国自古以来海洋文明、技术、价值观的综合性收藏和展示,可以称之为“蓝色故宫”或者是“海上故宫”。
早在2007年,就曾有30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希望兴建国家级海洋博物馆。据介绍,国家海洋博物馆设计方案已经敲定,由曾设计悉尼奥运场馆的澳大利亚考克斯建筑师事务所规划设计;争取今年开工,预计2016年前后建成。届时,中国作为海洋大国而无综合性海洋博物馆的历史将改写。根据计划,国家海洋博物馆开馆初期的文物藏品规模将达到2万件,设计规模为30万件,日接待能力约7000人。
捐赠者可获奖励褒扬
国家海洋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龙介绍说,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征集与海洋自然、海洋人文历史相关的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自然标本、多媒体资料及其他具有展览、收藏价值的物品。
据悉,国家海洋博物馆所征集的藏品包括国内外所有与海洋自然、物产、民俗、文化、航海交通、贸易往来、捕捞探物、海洋战争、海事法律、海洋科技等有关的实物、典籍、标本、附属品。征集重点是海洋自然、海洋法律法规、海洋监测、海洋考察探索、海洋权益等方面的实物及文献资料。具体包括纸质、实物、多媒体等三大类28小类。
国家海洋博物馆管理办公室以捐赠、购买、调剂、寄存、复仿制等形式征集藏品,并给予提供有价值线索的各界人士和藏品捐赠人适当奖励,对于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重奖。据介绍,在2012年的韩国丽水世博会上,国家海洋博物馆接受了700多件珍贵海洋藏品。民间个人及机构热情也非常高,已陆续有市民主动捐赠了近百件海洋藏品。目前已收入镇馆之宝级别的藏品,是目前世界体量最大、存世量稀少的海洋生物标本。
民间钓鱼岛史料丰富
王龙介绍说,中国与世界海洋文明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资料都在征集范围之内。他透露,国家海洋博物馆将以史料展现我国钓鱼岛海域及南海海域的有关情况。
海内外民间留存有丰富的史料,证明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集有20多万幅古地图的香港知名收藏家谭兆璋,在他的收藏中有87张古地图明确标出了钓鱼岛,并都是采用闽南话发音(如Tia Yu Su、Hao Yu Su等)。这些古地图有的是明清两代中国地图,有的是同时期英法等国航海图,甚至还有日本人自己绘制的地图。台北古董收藏者黄伟,拥有一件1830年日本仁孝天皇登基时所烧制的一个瓷盘,瓷盘上所绘制的是当年的日本地图,根本没有钓鱼岛。
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有可能,希望有关钓鱼岛的文物能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中展出,这对全方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的海洋文明、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