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赴黎维和工兵团:我们的“牧师”叫指导员

2013年05月09日 10:4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蓝色,和平之色。

  “蓝线”,联合国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界地区划定的临时分界线。

  在“蓝线”,世界有个和平之梦。1978年3月,鉴于地区冲突加剧,联合国通过决议,派遣维和部队进驻黎南部地区。30多年来,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各国军人,集聚在这里,共同追逐着这个和平梦想。

  2006年以来,以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官兵为主组建的中国维和部队,在“蓝线”地区完成了196万平方米疑似爆炸物散落区和14188米巡逻道路的探查,发现、排除地雷3063枚、未爆弹15673枚,投入人道主义援助2万余人次,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中国营”。

  在“蓝线”,中国维和官兵追梦圆梦,用中国力量助力世界和平梦圆。

  蓝盔万里,战火硝烟不言退缩

  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边境扫雷,到走出国门开展援外扫雷教学,再到赴黎以边界执行维和任务,工兵团官兵一直在雷场经受着战火硝烟的考验。

  2006年3月,中国维和部队182名官兵第一次远渡重洋,来到黎巴嫩南部地区。3个月后,黎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黎以边界成为战场。

  一次,联黎司令部命令中国维和部队开赴几十公里外的提尔市执行救援任务,经协调冲突双方,停火的“窗口时间”仅1小时,时限一过,战火重开。

  道路被炸,车行缓慢,任务还没完成,“窗口时间”眼看就要过去,联黎司令部急令部队回撤。危机四伏时刻,中国维和官兵没有退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转移被困群众。任务刚完成,就在官兵启程回营时,一枚炮弹在一辆装甲运输车后100多米处爆炸,弹片横飞,撞击着防弹钢板。

  扫雷排爆,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是中国维和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有的爆炸物前所未见,排除过程稍有不慎就会爆炸;有的作业点,在冲突双方的狙击步枪枪口下,随时可能遭受武装分子的蓄意攻击……然而,无论多危险,中国维和官兵都义无反顾!

  2006年黎以冲突后,当地居民在自家院内发现,一枚2000余磅重的航弹钻进深土层,未能爆炸。既没有探测器准确定位航弹位置,又不知航弹型号性能,排爆危险系数极高,3支外国排爆部队现场勘查后都拒绝接受任务。中国营扫雷连官兵临危受命,在连长陈代荣带领下,根据航弹入地角度和现场土质硬度等参数,估算出了弹体大概位置。他们小心翼翼地展开挖掘,经过60多小时,终于在距地面15米深的地方,成功排除了这个庞然大物。

  2012年10月,一枚引信锈蚀的反坦克地雷,挡住了通往B29号桩的道路。此地紧邻边界,就地引爆,会波及以色列设在边界线上的技术围栏,引发外交纠纷;转移销毁,地雷又极易爆炸。关键时刻,中国营扫雷连官兵挺身而出。他们仔细研判,反复模拟,利用自制装置在地雷前放置一个簸箕状雷槽,然后,在安全距离上用绳索拉动雷槽,卡住地雷,一寸一寸向外转移,直到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手握金刚钻,方揽瓷器活。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专业技能,7年来,中国营官兵创造了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零死亡、零事故的纪录。

  “A+”评定,“中国奇迹”在异国流传

  置身“蓝线”,官兵们更加思念万里之遥的祖国。他们明白,做好每一件事,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树立好、维护好中国形象,才是对祖国最好的报答。

  在联黎部队,“中国奇迹”的故事广为流传。按联合国规定,未通过国际扫雷资质认证,就不能执行扫雷任务。首批中国维和官兵来到黎巴嫩后,夜以继日研究、编写标准作业程序(SOP)材料,不到6个月就编成了共计35万字、属于中国扫雷部队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通过艰苦训练,他们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了MACC(联合国驻黎巴嫩地雷行动协调中心)资质认证考核。此后,每批维和官兵在国内集训时,都把SOP融入日常训练,轮换的中国维和官兵平均7天就能通过资质认证,所用时间不到外军的五分之一,创造了让人赞叹的“中国奇迹”。

  “中国奇迹”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联黎部队任务区,中国营还担负工程建设、维修保障等任务。每一项任务,官兵们都干得利索、漂亮。至今,中国维和部队承担的20个大项工程项目,联黎工程处全部都给予了最高等级——“A+”评定。

  2009年7月,新区建设进度滞后,面临违约赔偿的联黎司令部向中国营发来请求。工程建筑连主动请缨,官兵轮流上岗,日均工作14小时以上,仅用3天就完成了其它部队15天才能完成的5万余方土石方作业,被联黎司令部马修上校称为神奇的“中国效率”。

  “中国奇迹”“中国效率”……在“蓝线”,一批批赤诚的维和官兵,接力夯筑着中国“形象大厦”。今年2月,我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的一份报告中这样称赞我赴黎维和官兵:“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在黎开展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

  信仰坚定,追逐梦想的澎湃力量

  每一个真实的梦,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蓝线”中国营官兵的和平梦,源自对党忠诚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一些西方国家,扫雷是一个报酬丰厚的职业。中国维和官兵有着一身扫雷排爆的绝活儿,一些国际职业扫雷公司慕名而来,以优厚条件邀请他们加盟,都遭到了官兵的拒绝。

  黎巴嫩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带,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多元政治、文化在这里交织。去年年底的一天,中国营正在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一名联合国雇员推门入室,对指挥长黄艾俞说,他愿意义务当官兵们的牧师,为大家提供心理服务。说罢,还送上一箱《圣经》。

  黄艾俞态度坚决,说:“我们的‘牧师’,叫指导员。”

  7年来,中国维和官兵尊重当地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没有发生一起违规事件,没有与当地民众发生一起纠纷,用真诚赢得信赖,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维和部队。

  2009年8月的一天傍晚,保障连上士周体勇到驻地附近辛尼亚村维修电力设备,完成任务准备返回营区时,该村一位70多岁老人递给他一个十字架挂链,说:“孩子,你是个好人,戴上它,上帝会护送你平安回家。”

  看着老人善意的眼神,周体勇微微一笑,指着自己印有五星红旗的臂章,说:“谢谢了,这才是我的‘护身符’。”

  离驻地不远的日不肯村村长贾米尔,每当组织宗教活动,都要来营地邀请一些国家的维和官兵参加。而当地“灯塔”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发现,中国营官兵从未涉足。这名记者问贾米尔:“难道中国军人就不需要真主保佑吗?”贾米尔说:“他们有自己的信仰,那是中国军人心中不灭的明灯!”(陈国全 林贵鹏 向辉)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