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勇士:不后悔空降钓鱼岛 大陆保钓令人鼓舞
近日,一本名为《空降钓鱼台》(台湾称钓鱼岛为钓鱼台)的小说在台湾引发巨大关注。小说中既有两岸为钓鱼岛与日本开战的虚构内容,也有一批台湾勇士准备空降钓鱼岛的史实。当年那次空降行动的组织者鲁国明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面对记者的提问,鲁国明说,如果有机会,他愿意再干一次。
前后买过三架飞机
环球时报:您能谈谈个人背景吗?
鲁国明:我1952年出生在台南,父亲是沈阳人,“九·一八事变”后离开家乡,加入学生敢死队,后进入东北军,到了西安又回到学校念高中,后来加入了军统。
环球时报:您何时开始接触钓鱼岛问题?何时又有了买飞机空降的想法?
鲁国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把钓鱼台的行政权交给日本,我对钓鱼台的了解是在大学一年级以后,当时保钓运动基本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都爆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1978年,我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读书,一直很关心钓鱼台的问题,希望它回到中国人的怀抱。
1996年暑假,我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工作,当时台北县(今新北市)议员金介寿发起用渔船攻上钓鱼台行动,很受媒体关注,我把当时所有的电视报道都录了下来。我当时自己做公司,经济条件还可以。1994年,台湾空军中校王仲年用一架单引擎飞机飞越太平洋,我特别去看他,两人成了好朋友。1996年9月18日,我下决心要做空降钓鱼台这件事,当时基本构想是用单引擎飞机从菲律宾或香港起飞,需要一位驾驶员和一位空降员,完成插旗登陆任务。当天晚上,我就给王仲年打了电话,一是问我的基本构想是否可行,二是如果可行,他愿不愿意飞这一趟。他在电话里当场答应。紧接着,我又与当过伞兵的朋友在电话里多次讨论空降可行性,主要是伞兵空飘时的速度、滞空时间、飞机空投和高度等。
环球时报:能讲讲买飞机的过程吗?
鲁国明:这个过程相当复杂。最先我只是想租飞机,所以电汇王仲年2000块(美元,下同),请他立即跑了一趟马尼拉。他后来给我打电话说租飞机的可能性不高,因为从菲律宾到钓鱼台的航程有七八百海里,必须对飞机进行改装,最后还要经过FAA(美国联邦航空总署)的检查,但人家是不可能让你改装的。后来王仲年问我是否有可能买飞机,还提出挑一队人到钓鱼台的构想,我当时吓了一跳,买汽车都有问题,还买飞机呢?
我那时还有一个好朋友叫张重和,是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机长。张重和认为,买飞机不是不可能,由于当时网络不发达,他帮我找了很多卖飞机的期刊。我前后一共买过三次飞机,第一架是在加州圣荷西附近的一个小型机场买的,赛斯纳411运输机。我当时下了订金,把飞机拿去检查后,问题也不是很大,于是着手买保险,否则机场不让降落。但令我惊讶的是,我买不到保险,后来一个卖保险的人传真给我一份材料,我发觉“兹事体大”,因为这款飞机大概出厂300多架,8%出过事故。我和王仲年及张重和紧急商量,最后决定放弃这架飞机。那时我们已经找了跳伞员在美国受训,因为钱有限,他们在训练17天后回了台湾。
我一方面筹钱,一方面把需要的飞机条件全列出来,最后找到了一架QUEEN BEECH65。我跟老板讲,只要敢飞,能飞得起来,我就买下。试飞过程很惊险。我自己会开飞机,本来以为可以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但上了飞机才发现连副驾驶座位都没有,我只能站在驾驶员旁边拽着一个铁柱,驾驶员穿着短裤就把飞机开起来了。可以说,飞机里高度计什么的都没有,只是引擎能动,不过我们当时的要求实在不高。后来我去看飞机,对方又说有了新想法,推荐了BEECH 18,并由专家在俄亥俄州找到一架。张重和也表示,这是很可靠的飞机。1997年2月,我改主意买下BEECH 18,后命名为“保钓精神号”,此前我们这个组织被确定为“前进钓鱼台执行委员会”,宗旨是非暴力,无任何政党或外界组织介入。2月25日,BEECH 18终于飞回加州,中途经历了12天的大风雪。
环球时报:买飞机的钱是如何筹到的?
鲁国明:我最初确实想抵押房子,后来跟好朋友合伙贷款也没成。我于是又找人借钱及捐款,最后筹到13万元,其中4万是借的,9万元是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