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虎:护渔远比海战复杂 中国尚面临多重考验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射杀台湾渔民一事持续升温,海上护渔话题也随之被广泛关注。《世界军事》杂志主编陈虎在接受央广《国防时空》栏目采访时表示,护渔行动需要牵扯大量兵力,包括海上舰艇及岸基航空力量。我国需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此过程中,中国海军、海上执法力量显然将面对多重考验。
护渔:从实质层面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陈虎认为,海上护渔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虎表示,一个国家声明其海上权益的同时,必须保障在相关海域正常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包括航行、渔业作业、海洋资源开发,甚至包括旅游。他指出,在面对外来威胁的情况下,要保障以上日常海上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为这些活动提供足够的保护,此为护渔的基本内涵。
“护渔,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意义相当重大。”陈虎称,在受到外部威胁的情况下,若不能够很好地保护海上渔民的捕捞作业,势必造成渔民不敢出海作业,长此以往则会造成国家某些海域领海主权事实上的(管理)空缺。护渔护航的一系列行动是从实质化层面上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护渔牵扯大量兵力,远比“击沉军舰”复杂
陈虎认为,虽然在军事实力对比方面,大陆和台湾比菲律宾占据绝对优势。但护渔行动远比击沉菲律宾舰艇要复杂许多。
陈虎指出,对于海上护渔行动,大部分人存在一种误区。在很多人看来,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海上力量,和菲律宾等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很多人用简单的逻辑去看,会认为若有需要,我方可在短时间内把对方舰艇击沉、消灭。但实际上,护渔任务的负担远非如此简单。
据陈虎介绍,护渔行动是在一片相当广阔的海域、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中执行,海上力量必须有很快的反应速度,对兵力要求相当高。一旦在一片海域内出现问题,必须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出现在现场。
而我国在海上权益方面存在所谓“争议”的范围很广,从南到北,点多面广。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形成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能够快速反应的护渔体制,显然要牵扯极大兵力。
海上舰艇及岸基航空齐出动,护渔比护航难度更大
近年来,亚丁湾护航的海上行动使我们初步具备一个概念,即需要在护航海域保持足够的海上力量。但护渔比护航的难度更大。护航可采取对商船集中编队航行的方式,但护渔不能这么做。陈虎指出,渔业作业是在一个广泛的海域内持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广泛的海域中随时保持着足够的兵力规模,而且该兵力所能实际有效掩护和控制的海域面必须满足护渔行动对快速反应的要求。
陈虎认为,护渔行动需要牵扯大量的海上兵力,包括海上舰艇兵力及岸基航空兵力。针对我国目前的海上维权、海上护渔行动,为了快速有效地动用这些兵力,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海上护渔机制。
他指出,该机制需包括任务的区分、通信联络的畅通保障、海上力量的分布,而海上力量又包括海上执勤的舰艇兵力及岸上待机的航空兵力。通过计算,保证相关力量在足够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到达事发现场。
该机制的建立涵盖一系列规章制度,甚至法令方面的要求,对执行任务的兵力进行力量使用上的授权,保证在特殊或应急情况下,随时能够使用武力,而不至于在事发时还需层层报批。
陈虎坦言,建立完善的护渔体制,确实保证我国海上资源开发、渔业捕捞作业的进行,进而从实际层面上维护海洋权利,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海军、海上执法力量显然将面对多重考验。(张洁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