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赴苏联学习成绩全优(3)
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要彭士禄等人学习原子能动力并非是陈赓大将的突发奇想,而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深谋远虑。当彭士禄还在苏联学习的时候,1954年2月21日这天,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舡鱼”号从美国格罗顿布造船厂硕大的全封闭厂房缓缓滑出,犹如一滴黑色水珠溶入了太平洋。幽灵般地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返回到了美国东海岸,而它所消耗的全部动力只来自于一块装量不大的铀燃料。消息公布后,全世界都震惊了。要知道潜艇进行一次6万海里的远程航行,最少也要装90节火车车厢的柴油量。从“舡鱼”号首航始,短短4年时间,又有“海狼”、“鳐鱼”、“旗鱼”等攻击型核潜艇相继在美国海军服役。中国人敏锐地感受到了大洋彼岸泛起的阵阵涟漪。
1958年7月,代号“09”的核潜艇研制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式启动了。不料,工作刚开始不久,中苏关系恶化,接着3年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在慎重权衡之下,中央最终决定先集中力量研制原子弹,同时保留一支50多人组成的核动力研究室,由彭士禄任副主任(当时无主任),继续从事核潜艇的相关研究和实验工作。
1964年10月,中国西部升起了蘑菇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次年3月,中央决定核潜艇的研制重新上马,彭士禄出任核动力研制的总设计师,负责技术协调,主抓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实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
当时,毛主席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指示,彭士禄听到这句话如同听到激情澎湃的号角,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他既踌躇满志,兴奋不已,也感责任重大,无可推卸。
在核潜艇方面,当时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但所有的资料都是严密封锁的,彭士禄说:“我们只有下决心自己设计制造。”
从原理着手设计,有了设计方案,接着就是陆地上的核动力装置试验———简称陆上模拟装置。他们做的试验都是1:1,也就是说和水下是一模一样的。
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直到现在,彭士禄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技术攻关的日日夜夜。有多少个夜晚,他和同事们为某个设计方案讨论到东方发白,又有多少个技术难题让他在灯光下愁眉不展,煞费苦心,有时又在某些信息或知识的启发下令多日苦思不解的难题豁然贯通,迎刃而解……
回忆那段创业的艰辛历程,彭士禄欣慰而激动,他说:“我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除了中央的决心和领导的支持外,靠的就是爱国之心、群体的智慧与合力,靠的是一股‘孺子牛’的犟劲。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我深深感到‘老九’们的可爱,群体的可爱。在这一宏伟工程中,我和他们一样,努力尽职尽责,做了铺砖添瓦的工作。”
1971年7月1日,我国的核潜艇首次核能发电成功;8月,中国的核潜艇带着中国人的梦想驶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在湛蓝色的北海上,军乐声雄壮有力,核潜艇服役典礼和军旗升挂仪式隆重举行,彭士禄望着自己倾注全部心血的“长征一号”,热泪夺眶而出。
几天后,朱德委员长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的陪同下,登上指挥舰,检阅了破浪航行的“长征一号”。朱德兴奋地问肖劲光:“这是我们自己研究制造的吗?”肖劲光大声回答道:“是的,没有一个零件是进口的!”朱德听罢点点头,扬起手臂,向浮出水面的“长征一号”挥手致意。肖劲光向他介绍了在场的彭士禄等专家,朱德与他们一一握手,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谢谢你们!我代表人民解放军,感谢你们为建设强大海军所做出的贡献!”
1979年,彭士禄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