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直击“毛泽东和两弹一星事业”珍贵图片展(图)(3)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27日 13:28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神秘的基地和艰苦的创业

  一栋白色房子,坐落在北京城北,这是中国核武器研制最早的阵地。一大批专家和科技骨干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先后集结在这里,秘密地进行了原子弹技术的艰难攻关。

  在展览第三部分中,北京核能研究所、罗布泊马兰核实验基地等照片同时展出。新疆罗布泊马兰的实验基地,选址颇为周折。据谢太平介绍,根据解密的资料记载,1958年开始,中国顶尖科技专家就和苏联专家一道共同寻找最佳的核试验基地。选址开始后,苏联专家选择了在靠近甘肃敦煌的地方设立核试验基地,而参与选址的我国首任罗布泊马兰核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在当时则认为,苏联专家的试验场选址并不理想。离敦煌过于靠近,核试验爆炸将会对古老敦煌带来摧毁性的打击,并且从运输等其他方面考虑也不适宜,“中国的专家们对选址十分细致,这样的建议也曾引起苏联专家的不满,但是最终中央还是决定采用中国专家的意见,重新选址罗布泊马兰。”谢太平说,马兰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城镇,如今已是世人瞩目的原子城,成为几代创业者共同的故乡,而当时这里荒无人烟,有的只是帐篷和地窖。

  对于核研发基地青海金银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也十分神秘,谢太平举例说,1950年代有一部电影叫《金银滩》,因为电影名字涉及到了机密,公映不久便悄悄下映了。

  一张在深夜穿着防辐射服的工作者的照片十分吸引人,图上的人便是当年的青年车工原公浦。1964年5月1日凌晨3时,他完成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核心部件———铀球加工。小小铀球,是中国20万科研人员忙了10年的成果,哪怕是个小闪失,只要一点差错,所有人的劳动就付诸东流,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原公浦成功完成了任务,对这样一个在我国核武器研发中的高级技工人才,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形容原公浦“他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和原公浦一样的、那些曾经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人们都不应被历史忘却。谢太平讲述了展览中图片上核基地工作人员艰苦生活的场景照片,就连司令员张蕴钰也是一样,跟着战士们一起开荒、挖地基、搞建设。“在粮食补给缺失的困难年代,饥饿、死亡、核辐射一直笼罩在头顶,也因为没有很好的防护设施,很多人身体受到了巨大伤害和折磨。可以说,“两弹一星”事业是无数人的巨大付出和牺牲换来的。”

  珍贵图片展现两弹一星成就

  一位摄影者,在发射井下,靠在导弹旁,夜里朝发射井上方拍摄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井口还可见一轮弯月。从照片可以看到,在几可容纳10辆卡车并排行驶的巨大山洞里,地对地战略导弹弹身四周密布各个作业部、测试部,工程十分复杂。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了中国导弹的“鼻祖”,此后,1964月6月的东风二号、1966年10月的东风二号甲、以及东风三号、四号、五号,从近程导弹到洲际导弹,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到1980年代,中国核导弹装备部队已经具备小型化、固体化、机动化的新特征,中国战略核导弹建设设施逐步成为国防中最稳定的力量。

  每当蘑菇云从罗布泊升起,中国政府都郑重宣布:“中国进行必要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自卫,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打破核讹诈和核威胁,防止核战争最终消灭核武器。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直到今天在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只有中国作出了这庄严的承诺。

  “牢记历史和人民的付出,中国国防航天事业之路将会越走越远。”谢太平说。(记者 杜颖 见习记者 金昌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