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蛟龙号设备:测深声纳可同时获海底地形地貌(2)
把人生状态调整成“严谨模式”
在张东升看来,海试工作非常神圣,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以前是个粗枝大叶的人,甚至高考答题卡还涂错了一道物理题目,少考了5分。但自从工作以来,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在参加‘蛟龙’号海试之后,我更不敢有一丝马虎,可以说,我把我的人生状态调整成了‘严谨模式’。”
每次在去太平洋的航渡上,张东升每隔几天就要检查一遍所有的声呐设备,给每一个设备通电检查,唯恐设备“掉链子”。
在每次下潜时,一坐到熟悉的左试航员的位置上,当“蛟龙”号还没脱离母船时,张东升就要开启水声通信机,同母船建立数字通信。
在下潜的过程中,每隔15分钟,不管有没有遇到异常情况,张东升都要与母船联系一次,确定声讯系统的性能良好。当潜水器下潜到声呐作业深度时,他就对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呐工作参数进行调整,“由于不同区域的海底对声波的反射特性有较大差异,所以需要现场调整出合适的参数才能获得好的测量结果。”除了负责声学系统的水声通信、测流、避碰和成像声呐等声学设备的操作外,张东升还负责对海试区域的海底进行微地形地貌调查工作。
在参与“蛟龙”号海试的这几年,张东升至今已经写了1000多篇工作日志。“留下第一手资料,才能方便后续的改进。”每年海试结束之后,他都会根据工作日志一次又一次地改进声呐设备。
在父母看来,张东升参加海试是一项艰苦而危险的工作;在妻子看来,张东升是一个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概念的“工作狂”。张东升却淡淡一笑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啊,这就不是个事儿。”也许只有那1000多篇日志才知道,“蛟龙”号海试在张东升心里到底是不是个事儿。
“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蛟龙’号海试”
今年6月,“蛟龙”号将奔赴南海开启试验性应用航次。张东升早已积极报名参加,但是他却和记者说:“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蛟龙’号的海试。”他解释说:“刚刚结束了验收性海试,即将开始应用性海试,一切都还在摸索阶段,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我出现在‘蛟龙’号上,就说明声呐设备还需进一步完善,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尽快完善声呐设备,希望‘蛟龙’号可以像美国的‘阿尔文’号一样一年下潜100次。”(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