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红军服务群众:朱德带头下田插秧收稻(2)
二、毛泽东坚持群众路线的出发点是切实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1929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兴国时就告诫党员干部:“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群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斗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9页)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强调:“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因为“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如何去动员群众呢?只有切实关心群众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群众拥护。毛泽东指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地去关心、去落实、去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才能“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国民党要来进攻红色区域,广大群众就要用生命同国民党决斗。”(《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7页、第138页、第139页)
毛泽东不仅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而且率先垂范。他在瑞金沙洲坝了解到当地群众缺水吃,亲自带领军民挖“红井”,切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就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毛泽东还带领工作人员和红军战士,和群众一起修了“红军桥”,它架起的不仅是方便群众的桥梁,更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也都带头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车水抗旱;周恩来、张闻天等带头参加礼拜六义务劳动,同群众一道给红军家属地里锄草、种菜、挑水……在毛泽东等人的倡导下,密切联系群众成为中央苏区的主旋律,中央苏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在兴国、赣东北等涌现出一大批被毛泽东称赞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的“模范工作者。”(《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40页)他们开展工作时,凡群众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至分田造屋、架桥铺路,小至油盐柴米、生老病死,都无不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譬如:长冈乡贫农马荣海的房子失火烧毁之后,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捐钱捐料捐工,短短三天就帮他重新盖好房子;1933年夏天出现粮荒,新溪村代表主任彭国亮昼夜兼程带人从200里外的公略县挑米救济群众,他把自己那份粮食送给贫农刘大焕,宁愿自己吃野菜红薯糊,因饥饿而晕倒在开会回家的路上,让群众深受感动……因此,中央苏区的群众衷心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