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红军四渡赤水胜因:贵州省工委获敌电报密码本(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7月02日 13:3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
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

  草原艺术研究社

  1933年冬天,林青和缪正元长途跋涉回到老家毕节。很快,他们就见到了秦天真,三个幼时的伙伴再次走到了一起。

  已经是中共党员的林青和缪正元相对谨慎,倒是秦天真激情外露,向林、缪二人介绍了当时贵州的局势和他在贵阳开展过的抗日活动,言语之中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秦天真还几次向他们提到,想找共产党,参加红军。

  听到这些心迹,林青这才告诉秦天真,他们两个回毕节的目的,就是准备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进行抗日救国运动。

  秦天真喜出望外,马上向林青和缪正元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就有了大雪中文庙宣誓的一幕,三个年轻人成立了毕节党支部,入党最早的林青任党支部书记。

  当然,这个支部不为党组织所知,完全是三个人的自发行为。林青他们也迫切地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但几经寻找,却毫无头绪。当时的中国正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因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而陷入低潮。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正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艰苦鏖战。贵州还是革命工作的空白地。林青他们建立的毕节党支部,就是这片空白当中的一颗孤星。

  “在这样的条件下,林青他们三个仍然自觉地开展着党的工作,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这样的精神尤其可贵。当时的中国,加入共产党就意味着随时可能掉脑袋,他们没有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却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和任务。这就是党性,就是信仰的力量!”潘圣群说。

  为打开革命工作的局面,林青等建立了一个“草原艺术研究社”作为掩护。

  林青曾这样解释这个名字,草原意味着辽阔、坦荡、丰厚,象征着远大的革命理想;丰茂的草原,意味着生生不息的革命力量。而以“艺术研究社”为名,不容易引起当局的猜疑和注意。

  “当时他们创办研究社的实际目的,是用一些公开的艺术活动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培养青年骨干,团结进步力量。”潘圣群认为。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