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将军张爱萍:我们手中不能没有打狗棍(2)
(二)
1977年夏天,经历了十年"文革"磨难的张爱萍将军又回到了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1980年8月,他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来又出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受军委领导之托,继续分管第二炮兵的建设和发展。令他忧心忡忡的是,已经走过十多年的第二炮兵部队在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发射训练、自己配套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他热情鼓励和支持第二炮兵历届领导班子,不唯书、不唯上,从战略导弹部队的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有效"发展战略核力量的道路。
倚天万里须长剑。他投入精力最多、下功夫最大的仍然是第一代、第二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发展。凡是部队在武器装备、作战应用上提出的问题,他总是亲授令牌,督促航天部和核工业部门限时给予解决。远在第一个导弹基地定点伊始,当主管导弹技术的同志反映我国仿制的第一代中程导弹有个横校尾巴,需在远离发射场20公里的地方设横校站,高山阻隔,不利于作战。他当即与在场的导弹专家一起研究,提出改进建议,多次听取试验情况汇报,最后上报中央军委,将第一代导弹武器改成了惯性制导,彻底解决了第一代导弹武器的作战问题。经历十年"文革",他重新出山后,发现第一代远程导弹尚未定型,洲际导弹研制停滞多年,他向党中央、中央军委立下军令状,立志“三抓“(洲际导弹、潜艇导弹、同步卫星), 在八十年代初期拿出洲际导弹和固体导弹,使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真正拥有撑起大国地位的倚天长剑。
八十年代中期,第二炮兵部队的科技人员提出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某型号战略导弹进行挖潜增程。1985年3月26日,二炮增程科研立项报告报到军委后,张爱萍副秘书长给予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他挥笔写下批示:“这是一件大好事,要大力协同,争取成功。“导弹部队的官兵和科技人员不负老将军的厚望,两枚增程导弹准确命中靶心,大获成功。
然而,张爱萍关注的仍旧是战略导弹部队的核实战能力。八十年代初期,西方的一份权威军事刊物报道,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存在着"冬眠期",新老兵复补期间形不成战斗力。他对此非常关心。1983年4月11日,第二炮兵原司令员贺进恒、主管训练作战的副司令员李旭阁到他办公室汇报战备工作时,他对二炮的建议和措施予以充分肯定,对战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力给予解决,郑重指出:“值班就是要解决你们所讲的这些问题,部队的编制、阵地、武器、指挥、通信等问题都要解决,通过值班将指挥系统健全起来,先从二炮到基地和导弹部队,都要解决自动化的指挥系统。“针对导弹部队出现的"冬眠期"问题,他第一次提出特种技术兵职业化,"勉励二炮领导"要摸索一套规章制度和规律性的东西,通过研究、训练和演习等方法,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超前眼光,谆谆告诫:“二炮每年有大量的士兵复员,都不复员不行,但有些就是不能复员,特业技术兵要解决待遇问题,政治待遇、物质待遇、生活方式都要改变。不然技术骨干保留不住,这些特业技术兵不搞终身制不行,技术衔接问题也解决不了。"当二炮领导提出战备值班需要解决二千四百万经费时,他爽快应诺,说所需经费并不多,但越是钱不多,越要用在刀刃上。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第二炮兵的战略核力量通过战备值班考核,一个又一个导弹劲旅被精心锻造,很快形成了核实战能力。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第二炮兵的建设和改革如何适应新的情况和变化,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二炮上下积极探索的问题。1982年12月,张爱萍副秘书长出席二炮党委全会,给予深刻阐述和回答。他指出:“二炮这支部队,从使用的武器来说,在我军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它是执行战略核打击和核反击特殊任务的,在现代武器装备中是最现代化的。其特点是高度的机械化和电子化,威力最强,毁灭性最大,射程最远,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复杂性,要从战略上来看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它是一支战略火箭部队, 是在我们整个武装力量中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地位的一个军种,它不同于陆、海、空各军种,叫它战略火箭军也好,别的什么名字也好,就像美国叫战略空军,苏联叫战略火箭军,尽管各国的名字有所不同,但它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是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把这支战略核武器部队建设好。"二炮党委深刻领会张爱萍代表中央军委所作的重要讲话,总结组建以来的经验,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决定把"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有效的战略导弹部队"作为二炮的总目标,以正规化训练,以指挥、操作、技术三支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方位提高发射技能,使部队具备了常年作战能力,探索出了一条精兵、合成、配套的发展之路,使第二炮兵部队的全面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