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防军驻扎海拔4500米 每人每天吸氧1.5小时
今年4月以来,西藏军区把“全域覆盖一线班排、全时提供热情服务、全力解决基层难题”的为兵服务理念向基层末端聚焦,持续兴起真抓实干、服务基层的热潮,受到官兵好评。
设立服务基层联络点,拉近为兵服务距离
西藏军区边防一线班排哨所远离城市,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点多线长等因素给为兵服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手不够长,就挪身子;服务半径有限,就增加若干服务点。为突破距离这个瓶颈,西藏军区党委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团以上单位以驻地方向为基准,边防一线以营连相对集中的区域为基准,设立服务基层联络点,由各级机关下派的蹲点干部担任负责人。
“在我们团所辖数百公里边防线上共设有13个联络点,平均每个联络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40公里。”某边防团团长谭东方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到最偏远的一个哨所往返需要两天,现在有了联络点,一两个小时就能将服务送到哨所。
联络点拉近了为兵服务距离,提高了为兵服务效率。春耕时节,某边防团二营联络点将一批蔬菜良种和开垦工具送上海拔4000多米的乃堆拉哨所,带领官兵开垦出一片“希望田”;为改善官兵饮水条件,日喀则片区多个联络点为各伙食供应单位配送、安装净水器110台……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为兵服务热度
因驻地条件不同、单位性质不同,数百个联络点所面临的困难有些可以自主解决,有些则超出其能力范围。
于是,西藏军区机关专门设立了为兵服务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正常事务按程序办”的原则,为兵服务办公室每天整理汇总各联络点上报的情况交给军区值班领导处理,为各联络点提供有力支持。
不久前的一天夜里,为兵服务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原来,驻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桑桑兵站保障班副班长张朝阳得知妻子临产,可未来几天的机票已售完,坐火车又赶不上时间,只得寻求机关帮助。值班人员得知后,一边四处联系购票,一边安排车辆接送,终于让张朝阳及时赶回了家。此后不久,军区决定在贡嘎、林芝、邦达、和平等4个机场和拉萨火车站设立服务点,帮助官兵解决购票难题。
那曲索县、比如县、巴青县生产连长期从百余公里外的地方购买蔬菜,成本高、路途危险性大。官兵与为兵服务办公室取得联系后不到半个月,机关就请来农业专家选址论证,为3个连队各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解决了官兵的吃菜难题。
这样的暖心事还有很多。“我们提倡把服务‘送上门’,还要把事情办在官兵开口前,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西藏军区政委刁国新的话让官兵倍感温馨。
改进机关帮带作风,提升为兵服务层次
作风实了,眼睛亮了,解决老大难问题才能落到实处,为兵服务才能向纵深推进。
轻武器射击场、体能训练场、投弹训练场、单兵战术训练场、分队战术训练场等“小五场”建设,是边防部队面临的一大难题。军区兵种与训练处处长白红旺在某边防团蹲点期间,与官兵一道选场地、搞策划、拟方案,协调机关一口气论证项目46个、新建场地18个、整治场地28个。他告诉记者,真蹲才能真知,真知才能真干,没有真抓实干的好作风,服务基层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军分区,尽管平均每人每天吸氧1.5小时,但官兵患高原病的比例却依然较高。在此蹲点的一位军区领导,扎实调研后立即建议为军分区修建“高压氧舱室”。西藏军区特事特办,自筹资金数百万元,启动军区部队第一个“高压氧舱室”修建工程。
据统计,今年以来西藏军区各级党委机关已为基层官兵办了500多件实事,将44个基层建设难题列入限时解决计划,边防一线饮水、吸氧、通信等9个方面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坐在马扎上与坐在沙发上想的问题肯定不一样,提升为兵服务层次,关键看作风扎不扎实、过不过硬。”采访中,许多机关干部这样说。-邓稳根 于辉 本报记者 郭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