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急需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严重缺直升机(4)
记者: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在中央领导批示后,有关规划、计划及其实施的进展情况?
刘大响:在25个有关机构的参与下,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我们于2010年4月完成了《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规划研究报告》。该报告说明了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的现有基础,预测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实际需求,分析了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一专多能、军民结合、应急与常态建设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原则,提出到2015年和2020年的建设发展目标。报告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内容。
2010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做出部署,到2015年,在长春、广州、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成都等地试点逐步开放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更加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4月20日总参谋部应急办主任田义祥介绍,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家即将建设5万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部队,按要求2010年底将全部形成应急救援能力;中央还决定,到2015年,基本建成综合力量与森林航空防火、海上救助、警用航空、应急测绘和医疗救护5支专业力量相结合的、通航企事业单位高度参与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事实证明,由中国航空学会发起和策划,由两院27位院士联名签署的“建议书”,对于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您觉得关于体系建设还有哪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怎样才能使得体系建设发展得更好和更快?
刘大响:首先应考虑总体布局问题。我们要建设轮辐式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架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不是局部的事情,应该是全局性、全国性的统筹建设。这一点在中央的规划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现在的问题的要加快推进,务求落实。
还有,就是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问题。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试点,但是改革的力度还应加大。通航机场、临时起降点,地面导航设备等通航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显得还不够快。
记者:作为一个航空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并在其中发挥我们的作用呢?
刘大响: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一项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富国安邦、利国惠民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件事关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大事上,快速高效的决策和行动无疑是国家的福祉、百姓的福音。
航空事业的发展历来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今天的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我们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跨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人民热切期盼着享用航空文明所带来的效率、便利和温情,热切期盼天空上有更多“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飞机自由飞翔。
为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贡献力量,既是我们航空工业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大力宣传建设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伟大使命,需要有更多的人知晓此事,重视此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这件大事自觉和紧密地联系起来。
中航工业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装备主供应商的历史责任。事实上,在国家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和规定了使用国产装备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研制和生产出更多配套、适用、质量上乘、价格有竞争力的通航飞行器,特别是各类直升机。现在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采购市场上,国外厂商虎视眈眈,正在伺机大举进入。在严峻的竞争态势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并切实提升质量,丰富品种,以满足体系建设的紧迫需要。(焦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