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体验蛟龙号下潜:比美国深潜器更舒适(图)(3)
2013年07月18日 10:29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参与互动(0)
心中充满留恋与感激
海底有太多的“精彩”和“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7个多小时的下潜转瞬即逝。但时间是奇妙的,有些岁月似乎很短,有些分秒竟然很长。下潜已经结束,心中却充满无限留恋与感激。感谢同行的主驾驶唐嘉陵的精准操作和张东升的默契配合,使得我们这次下潜获得了冷泉区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图,同时还利用保压流体采样器成功采集到了保压的海水和气体样品;感谢“蛟龙”号团队从清晨就开始的忙碌准备,感谢现场指挥部成员全天的适时指挥,感谢“向阳红09”号船船长和全体船员的密切配合,正是因为有这些幕后英雄们的辛勤工作,才使得我们的下潜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学者,期待“蛟龙”号未来能够配备更多的作业工具。在“蛟龙”号的4次下潜中,同济大学周怀阳课题组研制的保压流体采样器、沉积物短柱取样器和生物网兜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这些有限的作业工具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海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研发各种可用于原位物理化学参数测定的传感器和仪器、可开展原位培养试验的培养装置等等。
期待我国未来有更多的载人深潜器投入使用,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装备。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海洋科技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技术保障。(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杨群慧)
【编辑:高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