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离五代机差距不止“一步” 超视距空战很被动
最近关于中国将引进苏-35战斗机的消息,使这种早已名声在外的战斗机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按照苏霍伊公司的话说,苏-35战斗机大量采用第五代战机技术,从而使苏-35“能够在全球所有的正在发展的第四代战机中傲视群雄”。俄罗斯《起飞》杂志更是宣称,该机距离第五代战机只有“一步之遥”。不过细细分析,苏-35在四代机中颇具优势或许不假,但是和第五代战机的差距恐怕还不能用简单的“一步”来形容。
新飞机,老编号
众所周知,苏-35并非是一个全新的编号。早在1992年9月,苏-35模型就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亮相了。其实,当时的苏-35是1988年6月28日首飞的苏-27M的出口编号,其最大特征就是三翼面布局。当然,它和老式苏-27的区别不止于此,该机的改进还包括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和数字化线传操纵系统,可配备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对空导弹和空对地制导武器,还通过扩大内部油箱提高了作战半径。这种苏-35的发展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为了便于对外推销,2000年8月7日,双座型苏-35UB首飞。苏霍伊设计局和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总共改装、生产了17架苏-35,其中一架加装了推力矢量喷管,摇身一变成了苏-37战斗机。再后来,苏-35逐渐销声匿迹,苏-30开始崭露头角。
本世纪初,随着经济复苏,俄罗斯在五代机项目上投入渐增,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这些新技术也被用于苏-27的改进。2003年,苏-27M2的方案随之出现,这实际上就是如今的苏-35的原型。2006年7月,新的苏-35概念机模型首次出现在范堡罗航展。为了区分两种苏-35,新的苏-35被冠以苏-35BM的编号(BM是Big Modernization“重大改进”的缩写)。而其生产型被称为苏-35S,当然这是后话了。
由于大量采用成熟技术,苏-35最初的研发还算顺利。2007年8月,苏-35原型机出现在莫斯科航展上。次年2月,901号原型机成功进行55分钟的首飞。不过,似乎是延续了苏-27试飞事故频发的诅咒,2009年4月26日,一架苏-35原型机因发动机故障而失控损毁。
或许因为事故,又或许是苏霍伊把研发重心放在了T-50上,苏-35的定型似乎被拖延了。直到2011年5月3日,首架生产型苏-35S首飞。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