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空部队空中地面架起救灾立体“绿色生命通道”
中新网兰州7月24日电 (曹传彪 范军)“地面一切准备就绪,可以降落!”7月24日12时43分,陇原大地某军用机场战鹰轰鸣,又一架救灾直升机呼啸凯旋,载着岷县梅川镇辘辘村村民邱建华等4名从岷县人民医院紧急转院的重伤员安全落地,紧接着官兵抬上救护车送往兰州军区总医院,为灾区群众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据了解,灾区重伤员多为骨折等伤病,通过陆路转运耗时费力,易耽误最佳救治时间,而且道路崎岖颠簸,易产生二次伤害增加群众病痛。兰空充分发挥空中优势,开辟空中地面两个战场,紧急开放的3个机场瞬间变成了“生命港”,为灾区群众架起了一条立体“绿色生命通道”。
空中通道便捷畅通。“这已经是3天来,空中紧急转运的第四批重伤员。”在素有“空中交警”之称的兰空航空管制中心指挥大厅,航管值班员史通奇向记者介绍,他背后的大幅作战地图上,榆中——岷县、临洮——岷县等4条紧急划设的直飞航线十分醒目。“划设直飞航线,能有效缩短飞行航程和时间,为伤员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地震突如其来,官兵反应迅速。为了确保空中通道安全高效,地震发生后,兰空司令部航管处处长王贵忠第一时间即带“一号班”进入主室值班,要求一线航管室增加2名“一号班”人员;紧急制定《岷县地区抗震救灾空中管制规定》,成立兰州地区抗震救灾军民航应急管制中心,统一实施救灾飞行航空管制,并划设救灾空中管制区,简化救灾飞行程序,保证了救灾飞行安全顺利实施。
地面通道运转高效。就在第四批重伤员紧急运抵某机场的同时,兰空某航运团警卫连20余名官兵闻令而动,快速出击奔向战鹰,将伤员转移至救护车。排长杨海栓跑在最前面,在直升机旋翼划出的飓风和嘶鸣声中,他一眼便瞧见了军医的手势——轻抬轻放,指挥战士们小心翼翼,从四个方向同时用力将受伤的群众抬起。
而在直升机到达前5个小时,为保证战鹰顺利起降,该团20余台车辆、30余名官兵便早早进场待命,清扫跑道、航管导调……为战鹰起降发挥“桥头堡”作用。记者了解到,为给战鹰提供最优质的保障服务,该团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即调整部署,实行“一号班”上岗,精心挑选骨干保障,确保拉得出、保得上、打得赢。
记者了解到,由于震区近期是阴雨天气,兰空在组织气象严密监控天气的情况下,为给救灾飞机提供实时天气资讯,确保飞行安全,还专门派出飞机侦察灾区上空,以及飞行航路附近天气。
截至24日15时,兰空共派出飞机4型飞行数十架次,执行地形勘察、空中转信、测绘航拍等任务;保障7机型救灾飞行56架次,紧急运送、协转重伤员22名,为抢救灾区群众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