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揭秘美当年为何在钓鱼岛问题上向日本妥协(4)
最终决定“分别处理”
此后,1971年6月7日,尼克松和基辛格讨论了这一问题,其后还与彼得森一起谈论此事。笔者有当天尼克松和基辛格电话讨论的录音,谨记录如下:
尼克松:“我们现在面临什么情况?我马上要去那边,这事情很重要么?”
基辛格:“(如果搁置归还尖阁施政权)会让与日本的交涉告吹。中国和台湾都认为(尖阁)是台湾的一部分。(中国)如果夺取台湾,就能够获得尖阁。”
尼克松:“最重要的是要在纺织品问题上有所作为。”
基辛格:“这会在对日关系上付出想像不到的代价。再过一周就要签署《冲绳返还协定》了。肯尼迪(大使)觉得应该把这一问题提出来。”
尼克松:“跟彼得森说这件事情,是不是能够管用?”
基辛格:“他就像是肯尼迪的代表一样,他应该没问题。”
尼克松:“五分钟后见。”
在与彼得森会面之前,尼克松和心腹基辛格之间做了如上讨论。从录音中可以看出,基辛格反对“搁置返还尖阁施政权”,他认为这会造成对日关系付出“想像不到的代价”。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尼克松在接受基辛格建议之前,先说到“最重要的是要在纺织品问题上有所作为”。最终,尼克松拒绝了彼得森以及其背后的肯尼迪的建议,同意在返还冲绳同时归还尖阁的施政权。
但从录音中也能够看出,尼克松更为担心的是纺织品问题。即使在《冲绳返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他心中也仍然摇摆不定。为了次年大选的胜利,他希望履行对国内纺织业界的承诺。因此,他一度被国内政治的需求所诱惑,打算将尖阁问题甚至是冲绳问题与纺织品问题相联系。
最终,尼克松政府采取将施政权和主权“分别处理”的战略,这也为奥巴马政府所继承。
密约产生深远影响
正是由于纺织品问题,造成了日中之间出现了如此重大问题,对日美关系也产生了微妙影响。
笔者曾采访了1971年参加日美外长巴黎会谈的时任外务省法规课长栗山尚一。但令人惊讶的是,他说并不记得当天曾谈到过尖阁诸岛问题。
但是,日本驻法国使馆就此次会谈发出的密电却记载,罗杰斯表示:“关于尖阁诸岛,国府(台湾政府———笔者注)对于其普通国民的反应非常忧虑。在此问题上,日本政府是否能够采取一定的方法,在不妨碍法律立场的情况下,对我们有所帮助?”
很显然,冲绳归还问题、日美纺织品密约、尖阁诸岛主权问题等,原本并无关系的问题被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为今天的日美关系和日中关系留下了祸根。
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是在优先考虑内政上的利益,并精明地利用对盟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密约的代价,就是可能因无人小岛导致偶发冲突,甚至破坏地区安全和战略稳定。(共同社编辑委员太田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