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评论家:解决岛屿纷争是中日智力竞赛
解决岛屿纷争是日中智力竞赛
“日中相互认识问题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历史认识问题。正确的历史认识只有一个,单就日中间那场持续了15年的战争而言,毫无疑问是日本发起的侵略战争。”最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日本著名作家、评论家石川好先生这样对记者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新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委员。
给日本政治家对华外交打50分
环球时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中国的?
石川好:我18岁那年就移民美国,在美国工作5年后又回到日本,成为一个专门写美国话题的日本作家。在我快50岁那年,忽然意识到自己对于邻国——中国的事情一无所知,于是就前往中国旅游。在旅途中我就感觉,中国真不愧是一个大国。
环球时报:现在由于历史认识和岛屿纷争等问题,中日两国关系正处于紧张状态。您如何看待眼下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问题?
石川好:现在大多数日本人都承认那是一场侵略战争,但也有部分人并不这样认为。就因为这部分人的存在,导致中国方面认为日本不承认侵略的事实,这真是不幸。在岛屿纷争上,我个人认为,日中两国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对话。GDP全球排名第二的中国和排名第三的日本,因为一个小小的岛屿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赌气不说话,这在全球看来都是件丢人的事情。
环球时报:如今中日两国的交流渠道越来越少。有评论称,日本政治家访华就是与中国政府高官握个手、拍张照。如果由您来给日本政治家的对华外交打分,您打多少分?
石川好:100分满分的话,我给他们打50分。靖国神社问题、岛屿纷争问题、毒饺子事件等导致日中双方出现了反华情绪和反日情绪。但自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日中两国的经贸合作基础还是构建起来了。对于这一点,我要给予肯定性评价,打50分。与此同时,我认为,日本政治家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他们却没有做到,所以我要扣去50分。
环球时报:那么您认为,今后日本该如何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石川好:关于岛屿纷争问题,我赞成邓小平的意见,应该把它留给更富有智慧的后代去解决。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搁置论”已不管用了。日中都得在取得一定共识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去解决这件事,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日中间的一场智力竞赛。
20多年的空白使日中关系疏远
环球时报:国际社会认为,比起邻国中国,日本人对美国更有亲近感。这是为什么呢?
石川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立即对日本的占领和统治起了作用,战败后的日本开始对美国产生一种憧憬。但从战争结束到恢复邦交正常化,日中之间的往来断绝了20年。这20多年的空白实在是太长了,我认为这才是日中关系中最大的悲剧。
环球时报:我了解到,作为民间友好人士,您一直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牵线搭桥。请您谈谈民间交流的重要性。
石川好:我认为日中两国的青年交流非常重要。如果今后日中青年都变得不愿意去对方国家,那是比现在的历史认识问题、领土问题更严重的问题。
日中两国对参拜认识不同
环球时报:关于参拜靖国神社,您怎么看?
石川好:日中两国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在中国看来,那里祭祀着一批给日中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的战争指导者,去参拜会伤害到中国民众感情。但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无论这个人生前是好是坏,死后都应该被祭拜。再就是时间问题,日本的“终战纪念日”也就是每年8月15日,刚好是盂兰盆节期间。就是那些平日没有宗教信仰的日本人,也会在此期间扫墓、参拜神社。所以很多日本人不理解,日本首相去参拜那些因战争去世的人有什么不好?中国为什么要反对?
环球时报:除东京的靖国神社外,长野县的善光寺也有一个忠灵塔,祭祀着240万英灵。为什么日本政治家只去靖国神社而不去善光寺呢?
石川好:因为在二战期间,流行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死了,就在靖国神社相会”。那些特攻队队员在上战场前,都会对自己的父母这样说,这并不是什么政治性的对话,而是日本民间普通父子、母子间的对话。因此,很多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们会为了与自己的孩子相会而去靖国神社参拜。他们绝对没有任何反华情绪,因此他们不大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抗议他们去靖国神社与自己的儿子相会。(日本著名作家、评论家石川好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