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心理医生泪述军人脆弱:一年后他仍时见废墟中断手(6)

2013年08月15日 15:03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参加过战争的人,是需要帮助的

  李宁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理伤是在1986年,在军校读书,一个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模代表团来给大家介绍英雄事迹。

  给李宁留下深刻印象的英雄是位上海人。

  这位战士所在的部队驻扎相对靠后,大家白天轮流蹲猫耳洞,夜晚防敌偷袭。对面的山上有敌人,也蹲在洞里。双方展开拉锯战,不动时,相安无事;谁动一动,可能一个黑枪就来了。

  某一天,没水了,一位战友出洞去前面的小水塘打水,正拎水往回走,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战友倒下了。

  大家一下子呆住了。特别是这位战士。平日里,两人都是上海人,感情格外好。可一刹那,“人没了”。

  虽然不知道敌人藏身哪里,但他执意要把战友遗体带回来。

  他刚出洞口,敌人的子弹又飞了过来,这边很快发现了枪手的位置,马上还击。

  战友的遗体很重,更惊险的是,子弹就“突-突-突”地在他身边落下,随时可能被打中。但他愣是把尸体顶在身上,一点一点地爬了回来。

  第二天,战友们想想就光火:我们牺牲了一个,也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死伤。

  但至少,现在知道敌人的老窝了。他整天就在想,怎么去包抄,怎么去把对方的猫耳洞掏了……深思熟虑的谋划加上对敌人的仇恨,大家齐心协力很快把那一块儿的敌人全歼了。

  立了功!这位战士有了上军校的机遇,但他已经无心于此。

  让李宁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述当时的心情——刚开始,把战友接回来,恨啊;把敌人打死了之后,就不行了!天天做噩梦,什么时候都在想,以前都是一起玩的,一起聊天的,怎么会这样?怎么就没了!天天想,实在想不过来……“只有离开这个环境,才可能活过来。”

  “现在自己做了这行,再回想起来,那些参加过战争的人,确实是容易有心理问题的,是需要帮助的。”李宁感叹。

  但目前,我国当年参加战争的老兵,他们的心理状况或许鲜为人知。

  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治疗创伤后压力》的作者研究过不少美国越战之后的老兵,她发现,一个人等待帮助的时间越长,他越可能去酗酒、抽烟或者通过别的方式来试图逃避。当战争结束,许多人已经基本忘记了他们的时候,那些没有被诊断出来的但是备受“创伤后应激障碍”折磨的人,就会变得木讷,更加不可能寻求治疗,他们已经安于现状了。

  陈方斌专门研究过美国伤残军人的精神康复系统。按照那个体系,6个人一个小组,每个病员需要单独的40课时(每课时40分钟)的培训,再加120课时的小组互助培训。在小组中,他们可以互相扮演角色,体验重新融入社会的感受。“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重建信心的过程。”

  陈方斌说,这样的模式光靠服务大队肯定不行,需要建立起纵向和横向的机制。目前,战时心理服务大队已为全军和军区培训了3500多名心理骨干,还可以通过“全军远程医学网”进行远程的精神心理会诊和教学。

  战时心理服务大队专家们自己觉得,服务大队只是一个平常人组成的部队,但是战场却很大,从新兵入伍到老兵退伍,从平时心理预防到重大任务时的心理干预。

  干预,不仅仅只是治疗心理问题。“更多的人并没有心理问题。我们提供的是心理健康的保障,这也是一种战斗力。”孙剑说。本报记者 王潇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