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蛟龙号第二航段下潜超5千米深 获取新生物品种

2013年08月19日 10:17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8月17日(北京时间8月18日),“蛟龙”号在太平洋国际海底管理局一环境特别受关注区附近海域再次取得长尾海参等新的海洋生物品种,成功收官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作业。

  此次下潜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近底高清观测和摄像,进行沉积物、底栖生物等综合作业,开展生理测试,最大下潜深度为5122米。

  本次下潜,取得1只长尾海参、2只海星、2只海绵、1只海胆、1只海蛇尾、1只海葵,5枚多金属结核和2管沉积物样品,拍摄到丰富的高质量海底生物资料,开展了潜航员生理检测,共同完成了相关的舱内拍摄工作。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生表示,通过此次下潜,发现该海域巨型底栖生物种类与我勘探合同区、“魏源海山”区、国际海底管理局环境特受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验证了相关巨型底栖生物的分布范围较广这一结论。通过对4个区域的对比研究初步判断,未来在勘探合同区开展多金属结核采矿至少对深海巨型底栖生物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第6次下潜结束之际,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第二航段胜利结束,“向阳红09”船即赴密克罗尼西亚波纳佩港补给。

  在整个第二航段,“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本体技术状态稳定,未出现新的技术故障,相关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通过加强维护保养,布放回收系统技术状态稳定;船舶各部门拼搏奉献,确保了船舶正常运转,有力保证了本航段任务的完成。

  据悉,在第二航段中,科学家详细解剖了我勘探合同区详勘区内约10平方公里的一个区域,对该区域内海丘、海盆、海山岩石露头等不同小尺度地形下多金属结核覆盖率和巨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对比研究,揭示了多金属结核和底栖生物分布规律;对勘探合同区“魏源海山”区巨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观测,为我国在合同区进行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资料。通过对国际海底管理局环境特受区和附近海域的近底观测,对比了解了环境特受区海底巨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履行了国际义务,树立了我大国形象。(赵建东)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