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延龄:中国人也可以试飞难度科目(图)
中新网8月22日电 邹延龄,湖南祁东人。1947年12月出生,1966年8月入伍,1967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空军特级飞行员。曾任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军区空军参谋长助理等职。2004年3月退休。曾先后完成海上巡逻机、航测机和运-8运输机八种机型的定型、性能和科研试飞任务,先后参加多种风险科目试飞,正确处置空中疑难险情10余起,创造了运-8C型机试飞史上的16项第一。先后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9次。1996年被空军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兵”。
打破只有外国试飞员才可以试飞难度科目的神话
公司请迪斯试飞“大吨位失速特性”课目,飞过上百种机型的迪斯又摇头又摆手:“NO,NO,我的两个朋友就是飞这个课目见上帝的。”临走前,迪斯还提醒邹延龄:“在你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要坚决地拒绝。”
迪斯走了,邹延龄上了!
“在国产运输机中,不少课目都是请外国试飞员来飞的。我们能不能从运8开始,不再请外国人试飞!试飞领域不应该有迷信。外国人能飞的,我们也能飞;外国人不愿飞的,我们也要飞,我们就是要争这口气!” 邹延龄激动地说。
大吨位失速试飞确有风险。美国联邦航空局把教授失速飞行定为不安全行为。邹延龄和他的战友们面临着危险的挑战。但试飞员们没有胆怯,强烈的爱国情在他们心中激荡。邹延龄坚定地说:“作为中国试飞员,能为祖国航空事业的腾飞作贡献是莫大的荣耀。中国人既然有能力设计制造出这种飞机,也完全有能力去填补这一试飞空白。”经过充分准备,邹延龄带领机组成员开始了中国试飞史上首次“大吨位失速特性”试飞。
1990年11月26日上午,秦岭脚下某机场起飞线上,消防车、救护车和装载应急抢险队员的卡车一字排开,人们目送着邹延龄机组登上飞机。邹廷龄操纵着全重的运八上升到6000米高度,顺利地做完巡航状态和起飞状态失速试飞后,接着进入难度最大的着陆状态失速试飞。飞机放下起落架,襟翼增大至35度。邹延龄提醒机组,飞机开始减速。600、500、400……当减至170公里/小时,飞机出现抖动,机头下沉。邹延龄清楚,此时飞机开始失速,可以恢复状态返航了。但他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凭感觉,邹廷龄断定飞机还没有进人极限失速状态,仍有减速的余地。他镇定自若,命令机组:“各号位,注意协同。”速度在一公里一公里地减小,危险在一分一分地增加。
“大队长,行了!别减了!”有人大喊。
邹延龄一边密切注视着仪表板,一边紧握驾驶杆,提醒机组:“还有突破的可能。”当时速指针指向159公里时,机翼发出。“嘭”的一声闷响。“飞机开始失去操纵,进入极限失速状态!”邹延龄坚信自己的判断。此刻,飞机正呈自由状态向下急坠,如果在12秒钟内不能改出,后果不堪设想。邹延龄屏住呼吸、急速蹬舵、压杆,将正在下坠的飞机改平,加大油门后,飞机重新跃入蓝天。为了获得这一课目真实可靠的数据,邹延龄机组与机上科研测试人员一道,又在空中将失速动作重复了30次!
“大吨位失速特性”试飞成功了!邹廷龄兴奋地向地面指挥员报告:“我们飞出了159公里的速度!”
邹延龄把美国人在同类飞机上试飞的每小时172公里的“失速特性”,减小到每小时159公里。这非同寻常的13公里差异,不仅表明中国的运8飞机有着比国外同类型飞机优越的性能,而且填补了国产运输机试飞史上的空白。公司立刻将这个喜讯电告千里之外的航空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发来贺电,赞扬邹延龄机组以超人的胆量和技艺,飞出了外国试飞员没有超越的极限,飞出了中国军人的志气!
邹延龄没有止步。5年后,他带领战友们又创造新的纪录,将“大吨位失速特性”试飞由159公里/小时减小到132公里/小时!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迪斯先生为多了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同行而高兴。时隔不久,他再次来到中国,他走下飞机就提出:“我要见见密斯特邹!”几天后,两个不同肤色的首席试飞员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高大的迪斯用力摇着邹延龄的肩膀:“密斯特邹,我愿与你这样的强者交朋友!”
特殊的委托书
“发动机空中停车再启动”试飞,是风险课目中的险中之险。试飞时,要求飞机升空后在规定的不同高度不同状态下,先关掉一台发动机,等到3分钟之后,才能重新启动。有个国家在试飞与运八同类型的飞机空中停车再启动时,先后几次失败并发生过机毁人亡的事故。所以航空界称这一风险课目为“飞行禁区”。在国内运输机试飞中30年无人涉足。
“国家还不富裕啊,让外国人来试飞,还得勒紧裤带攒外汇。作为军人,作为试飞员,为国分忧义不容辞!”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涌动在邹延龄的心头,他对公司领导说:“只要你们技术保障投问题,我们就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一席话,说得公司领导愁眉舒展。
空中停车再启动毕竟是一级风险课目,毕竟是首次试飞,邹延龄把各种后果都考虑到了。他给妻子罗秋秀写了一封类似遗嘱的“委托书”:“秋秀,过几天我去某试飞基地试飞,有一定风险,现交代如下:我们家庭是幸福家庭,但在此之前,我负你的太多,以后有机会一定偿还。这次执行任务如有险(闪)失,家中积蓄请按三个三分之一分配,即你和孩子三分之二,大姐三分之一,因我小时候的成长,大姐的帮助太大了……。延龄1993.9.8”
“委托书”写好后,邹延龄没有直接交给妻子,而是先交给大队政委薛维勤保管。
试飞的头一天,邹廷龄回家后,系上花圈裙,准备为妻子和女儿做一顿可口的饭莱。
爱人罗秋秀下班回来,见他正在厨房做饭,说:“你明天要飞行,不用为我们忙乎了,随便吃点就行。”
邹延龄笑着说:“我讲过,前些年你带孩子吃了不少苦,现在我应该为你还债。”
罗秋秀似乎悟到了什么,她回想起3年前丈夫试飞失速特性风险课目的那一幕——
那天上午,在回家的路上,设计所副所长欧阳绍修问邹延龄:“万一出事怎么办?”
邹延龄说:“走就走了吧!发的保险费,组织上会替我们安排的,父母、妻子、孩子各三分之一。”说完,他要去买烟。从不抽烟的欧阳也跟了去。他们各买了3包“红塔山”,两包装在身上,另一包留在家里。邹延龄笑着说:“如果摔了,就把烟带走;如果没有摔,下来就发烟……”
罗秋秀想到这里,料定丈夫明天试飞的又是风险课目,她没有再说什么。
这一次试飞前,邹延龄机组的4名同志也分别写了“委托书”,交给了大队政委。